畏庐招泛通河

钓徒落尘网,见水如放归。

闽江划双流,君我各一涯。

烟波老忍割,来与风埃期?

通河源玉泉,放闸清沦漪。

秋泛昔有图,况及初夏时。

葭菼雨新沐,船过凫群飞。

依稀家江景,所欠青山围。

乞君为我图,逝将寻旧矶。

鸥鹭正责诺,素衣幸未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宝琛在畏庐的邀请下,泛舟通河的场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首句“钓徒落尘网,见水如放归”,以“钓徒”自比,表达了从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渴望回归自然的心境。接着,“闽江划双流,君我各一涯”,描绘了通河的景象,虽与闽江相似,但各自独立,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烟波老忍割,来与风埃期?”表达了对烟波浩渺的自然之美的留恋,以及对尘世烦恼的厌倦。接下来,“通河源玉泉,放闸清沦漪”,进一步描绘了通河源头清澈的泉水,闸门开启后水面荡漾的涟漪,展现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美丽。

“秋泛昔有图,况及初夏时”,提到过去秋天泛舟的情景,现在正值初夏,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接着,“葭菼雨新沐,船过凫群飞”,描绘了雨后芦苇焕然一新的景象,船只经过时,一群野鸭展翅飞翔,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依稀家江景,所欠青山围”,表达了对家乡江景的思念,遗憾的是缺少了青山的环绕。最后,“乞君为我图,逝将寻旧矶。鸥鹭正责诺,素衣幸未缁”,表达了希望好友能为自己画一幅通河泛舟的图,自己将追寻往日的矶石,与鸥鹭为伴,保持内心的纯洁,远离尘世的污浊。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灵光寺忆竹坡示畏庐石遗

岩扃犹剩题名墨,池水应怜皱面人。

约略老坡眠石处,却从榛莽告晁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同颖生龙泉庵坐月

西湖西山迭宾主,五载还同月中语。

萧森松际无留云,多感龙天为收雨。

昔君城居阅兵火,谁识山刹并焦土?

佛摧塔坏过者悲,况我三宿迷处所。

兹庵幸完足坐卧,不独松寿柏亦古。

去秋与客一再至,准拟长夏借逃暑。

君持茗芽龙井来,共就龙口掬泉煮。

夜深细响合松籁,净洗根尘见肺腑。

石梁看瀑君未餍,我老枕流宜石鼓。

世间何地无月明,到处松泉视人取。

形式: 古风

题伯愚将军志锐同听秋声馆圆并送之官伊犁(其一)

重入修门并秃翁,旧巢如扫付西风。

从来秋士多萧瑟,不为霜林与候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伯愚将军志锐同听秋声馆圆并送之官伊犁(其二)

山北山南属老臣,冰霜百鍊不赀身。

胡床夜夜闻笳角,万里长安月自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