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颖生龙泉庵坐月

西湖西山迭宾主,五载还同月中语。

萧森松际无留云,多感龙天为收雨。

昔君城居阅兵火,谁识山刹并焦土?

佛摧塔坏过者悲,况我三宿迷处所。

兹庵幸完足坐卧,不独松寿柏亦古。

去秋与客一再至,准拟长夏借逃暑。

君持茗芽龙井来,共就龙口掬泉煮。

夜深细响合松籁,净洗根尘见肺腑。

石梁看瀑君未餍,我老枕流宜石鼓。

世间何地无月明,到处松泉视人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龙泉庵中坐月赏景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感受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西湖西山迭宾主,五载还同月中语”,以西湖和西山作为背景,将时间与空间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月光下与友人对话,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氛围。接下来,“萧森松际无留云,多感龙天为收雨”两句,通过描写松林间的景象,以及对雨水的感慨,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宁静与神秘。

“昔君城居阅兵火,谁识山刹并焦土?”这两句则转而回忆过去,表达了对战争破坏的哀叹,同时也对眼前山寺的完好表示了感激。接着,“佛摧塔坏过者悲,况我三宿迷处所”则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龙泉庵中的生活情景:“兹庵幸完足坐卧,不独松寿柏亦古。”表达了对庵内环境的喜爱与满足。接着,“去秋与客一再至,准拟长夏借逃暑”则回忆了与友人的多次相聚,以及共同避暑的美好时光。

“君持茗芽龙井来,共就龙口掬泉煮”描绘了友人带来的茶叶与泉水,共同煮茶品茗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夜深细响合松籁,净洗根尘见肺腑”则通过夜晚的静谧与松林的声音,表达了内心的纯净与深刻的感受。

最后,“石梁看瀑君未餍,我老枕流宜石鼓”表达了对瀑布美景的欣赏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世间何地无月明,到处松泉视人取”则以广阔的视角,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普遍性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思。

收录诗词(880)

陈宝琛(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伯愚将军志锐同听秋声馆圆并送之官伊犁(其一)

重入修门并秃翁,旧巢如扫付西风。

从来秋士多萧瑟,不为霜林与候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题伯愚将军志锐同听秋声馆圆并送之官伊犁(其二)

山北山南属老臣,冰霜百鍊不赀身。

胡床夜夜闻笳角,万里长安月自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出抚山西忆张文襄行时三十年矣

忍将大隐换粗官?笼鸟辕驹引去难。

一昔溪山除梦到,从今案牍当书看。

修途汲汲争馀晷,独树萧萧向冱寒。

寻辙太行愧前辈,卅年让我得潜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同石遗郁庭藜观宰平游沟沟岩中途阻雨宿白鸰墩归来庵陶斋所营也

故山痼胸无可药,除借他山与磨错。

西山游熟羡北山,难得休闲试行脚。

沟沟取义水注谷,一谷中含百崖崿。

陵山西望已魂与,缚屩租驴趣晨作。

四更雨师忽破梦,胜负山灵视此博。

韩苏欺人祷辄应,天故无心孰厚薄?

能留三日会有晴,无那吾侪苦尘缚。

云峰隔崦晚奔凑,饱饭山庵恣谈谑。

庵中主人今汉南,此际相望定谁乐?

形式: 古风 押[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