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残花飞尽留芳草,萦寞孤怀话未能。

天气暄寒犹未定,春衫脱著自无凭。

荔枝结子思南越,湖水宜茶忆竟陵。

看是清和时又过,林亭何处度炎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花瓣凋零只留下青草,心中孤独之情难以言表。
天气忽冷忽热尚未稳定,换穿春衣也无所适从。
想起荔枝在南越结果,湖水适合品茶让我怀念竟陵。
看似清明时节已过去,我在何处才能避开炎炎夏日?

注释

残花:凋零的花朵。
萦寞:萦绕着寂寞。
孤怀:孤独的心情。
未能:无法表达。
天气:气温变化。
暄寒:忽冷忽热。
无凭:没有定论。
荔枝:一种热带水果。
南越:古代中国南方地区。
湖水宜茶:适宜泡茶的湖水。
竟陵:地名,位于湖北。
清和:清明和暖的天气。
炎蒸:酷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末夏初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自己的怀念与无奈。

"残花飞尽留芳草,萦寞孤怀话未能。" 这两句写出了时间流逝,春天即将过去,而诗人的忧伤情绪却无法倾诉。这里的“残花”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留芳草”则是对过往美好的留恋和纪念。

"天气暄寒犹未定,春衫脱著自无凭。" 这两句表达了季节交替之际天气的不稳定,以及个人生活中的无常。诗人提到“春衫”,即春日所穿的衣物,而“脱著”则意味着季节更迭,春去夏来,但这种变化却无法预料和掌控。

"荔枝结子思南越,湖水宜茶忆竟陵。" 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远方美好之地的怀念。“荔枝”是南方特产,与“思南越”相连,表达了对遥远家乡的渴望;而“湖水宜茶”与“忆竟陵”则是在提及一种宁静恬淡的情境和地点。

"看是清和时又过,林亭何处度炎蒸。"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来某个凉爽之地的向往。在这里,“清和时”指的是一种平和安宁的时代或环境,而“看是”则意味着诗人在观察这种状态,希望能够经历;“林亭何处度炎蒸”则是在寻找一个避暑的地方,以逃离夏日的热浪。

整首诗通过对春末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季节更迭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156)

田锡(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 字:表圣
  • 籍贯: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
  • 生卒年:940~1004

相关古诗词

吟情

风月心肠别有情,灵台珠玉气常清。

微吟暗触天机骇,雅道因随物象生。

春是主人饶荡逸,酒为欢伯伴纵横。

莫嫌宫体多淫艳,到底诗狂罪亦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拟古(其九)

萱花不须折,安足忘君忧。

青铜莫频揽,适令惊鬓秋。

谢安壮未仕,定远晚封侯。

功名俱磊落,时来岂自由。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花雨比下秦中

雨里飞花片片红,雨微花乱转溟濛。

川原何处连天草,帘幕无人半日风。

寂寞刘桢新病后,凄迷庄舄苦吟中。

可堪更是黄昏景,燕冷莺寒恨想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太素早春书事忆游京国

新年吟咏喜经旬,金粟山边渭水滨。

微雪尚妨天气暖,衰林先让鸟声春。

牵情但恨梅花谢,醒酒空思桂蠹辛。

深感相将游汴水,梦中杨柳已迷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