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经略崇焕

刺血飞书录守城,五年嫚语祸机萌。

多疑易积中山谤,反间先寒息壤盟。

仓卒法行张用济,老成策让赵营平。

杜邮一赐岩关弃,此后边才暮气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袁经略崇焕》由清代诗人严遂成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袁崇焕的描绘,展现了其在边防事务中的决策与行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对袁崇焕复杂性格和命运的深刻洞察。

首句“刺血飞书录守城”,以“刺血”形容袁崇焕为国尽忠的决心,通过“飞书”和“录守城”的行为,展现了他在边防前线的英勇和坚守。接着,“五年嫚语祸机萌”一句,暗示了在长达五年的边境谈判中,隐藏着危机的种子,预示了后来的战事。

“多疑易积中山谤,反间先寒息壤盟”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内部的不信任和外部的阴谋,中山之谤指内部的非议,反间计则预示了敌方的破坏性策略。这些都为后文袁崇焕的决策和命运埋下了伏笔。

“仓卒法行张用济,老成策让赵营平”描述了袁崇焕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果断措施,以及他对待战略问题时的深思熟虑。张用济和赵营平可能代表了不同意见或行动方案,而“法行”和“策让”则体现了袁崇焕在决策过程中的权衡与决断。

最后,“杜邮一赐岩关弃,此后边才暮气生”总结了袁崇焕的命运转折点——在杜邮被赐死,象征着边防力量的削弱和国家边疆的衰败。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袁崇焕个人命运的惋惜,也反映了其对国家边防事业的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历史细节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袁崇焕作为边防将领的复杂性和悲剧色彩,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边防安全的深切关注。

收录诗词(283)

严遂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 字:崧占(一作崧瞻)
  • 号:海珊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724

相关古诗词

熊文灿

鼠辈遇我敢复尔,酒酣妄为大言耳。

觇使起立吾之故,意悔势已不可止。

六州鼓旗一手主,流寇如虎海飞鼠。

昔勇令怯魂魄褫,往叩僧庐来佛旨。

空隐屏人解误人,抚之抚之毋乃是。

四正六隅兵饷增,左黄夹击如风雨。

胡然忽刊招降檄,杀一贼者令偿死。

贼如不从则犒之,金帛酒牢豢骄子。

接踵而至姑自诡,天下今已无贼矣。

许州南楼火光起,陷均胁房谷城圮。

如猿断韝脱鹰,如火燎原坊决水。

试问降者十三家,今皆安在罪轻儗。

悁悁珠玉饰名姝,临送牵衣哭西市。

形式: 古风

陈总督奇瑜(其一)

四面山围一隙存,火攻石垒了残魂。

忽怜阱虎能摇尾,如惜园葵不拔根。

毋为所愚常自裕,得行其诈顾君恩。

翻言抚局轻挠败,嫁祸旁人入狱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陈总督奇瑜(其二)

车箱一溃蔓难图,从此骎骎薄闹都。

何忍至尊忧社稷,试看新鬼没头颅。

弓刀岂是归农器,粮糗先抽溢池租。

失计他年还梦卜,南阳龙种入闽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杨督师嗣昌

大军云集反迁延,剿练虚縻委逝川。

衣其斗牛埋半体,榜悬庖湢赏三钱。

一进襄雒皆流血,四罪丁袁可比肩。

渡口桃花春色暮,网张十面问渔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