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谒先贤言子墓》由清代诗人瞿颉所作,描绘了一次对古代圣贤墓地的拜谒之旅。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墓地周围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氛围。
首联“路转城西最上峰,昔贤遗寝翠微中”开篇即点明了拜谒地点的高峻与幽静,仿佛引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廊,来到一位古代贤者的安息之地。翠微之中,不仅有自然的绿意盎然,更蕴含着历史的深沉与庄重。
颔联“弦歌共沐流芳远,文学还钦吾道东”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弦歌,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教育的力量;流芳远,寓意着贤者的思想与教诲跨越时空,影响深远。文学与道学的钦佩,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敬仰与追思。
颈联“一坞白云团野色,四山黄叶战秋风”描绘了一幅秋季山林的壮丽画卷。白云环绕,野色浓郁,四山黄叶在秋风中摇曳,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机,也暗喻着岁月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
尾联“隔林蔓草谁家垄?牧笛吹残夕照红”则以问句收束,引人遐想。林间的蔓草、牧笛声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一问,似乎在询问历史的痕迹是否还能被寻觅,又或是对逝去时光的深深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美好融为一体,既是对古代贤者的缅怀,也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