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清雅之气贯穿始终,诗人张洵佳通过“步韵答章恂斋孝廉(其三)”这一形式,展现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山水的深情寄托。
首句“宠辱何曾有梦惊”,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于荣华富贵和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外在的荣辱得失并不会引起内心的波动或梦境,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心静如水的境界。
“塞翁得失最分明”一句,借用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面对得失时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塞翁的智慧在于他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
“风帆卸早浑忘险,诗草刊迟怕近名”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人生的追求比作风帆航行,早年的冒险经历让人忘记了前行的危险;而晚年的作品则可能过于追求名声,失去了创作的初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反思,以及对于艺术创作真谛的追求。
“斩尽葛藤寻退步,卧游山水寄遐情”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入描绘。诗人试图摆脱世俗的束缚,寻找心灵的归宿,通过与自然山水的亲密接触,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这里的“葛藤”象征着束缚和杂念,“退步”意味着回归本真,而“卧游山水”则是对自然美的极致追求和精神上的自由。
最后,“与君并作天随子,相约深林把臂行”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探索自然,共享心灵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共同追求的精神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