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经年不到天宁寺,却喜春浓叩竹扃。
二水共明洲外碧,千峰如削雨馀青。
谩劳山茗时时煮,自笑斋钟日日听。
垂白饱闻高世论,岩栖空愧老穷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天宁寺的深情回忆与再次造访时的感慨。首联“经年不到天宁寺,却喜春浓叩竹扃”表达了诗人久别重逢的喜悦,春天的浓郁气息与竹门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期待又略带怀旧的情感氛围。
颔联“二水共明洲外碧,千峰如削雨馀青”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天宁寺周边的自然风光,二水映照着碧绿的洲际,千峰在雨后的清新中显得更加峻峭,色彩鲜明,层次分明,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颈联“谩劳山茗时时煮,自笑斋钟日日听”则转入对寺院生活的描述,通过煮茶与听钟声的日常活动,表现了僧侣们简朴而充实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羡慕。
尾联“垂白饱闻高世论,岩栖空愧老穷经”表达了诗人对高深佛法的敬仰与追求,以及对自己未能深入研究佛学的遗憾。垂白象征着年岁已高,饱闻则意味着对高深理论的深刻理解,岩栖则是指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与前文的天宁寺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寺院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深佛法的追求,情感丰富,意境深远。
不详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黄流滚滚浪翻盆,百尺帆樯上下奔。
月色偏于今夜白,河源不改旧时浑。
雷行西北通天极,风送蛟龙入海门。
欲酹一觞歌九叙,千秋万岁禹功存。
故园十亩瞰林塘,花竹阴阴覆小堂。
好友肯来唯一二,老夫不出是寻常。
白鱼寒鲙槎头雪,朱橘秋尝屋角霜。
雨雨风风归未得,空劳飞梦绕沧浪。
一室萧然万虑忘,幽栖真似斛斯庄。
春晴野涧多藜藿,秋晚山田足稻粱。
待富却惭居易拙,送穷应笑退之狂。
看君已在羲皇上,老去从教白发长。
山中晓起喜新晴,杖屦寻诗独自行。
几树好花春尽发,满溪流水夜来生。
游丝拂地应千尺,啼鸟唤春时一声。
趁暖田家曝蚕种,明朝节候是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