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奴

雁落常水宿,奴辄警暗晦。

己逸渠处劳,祸患出恩爱。

老渔穷意巧,半夜弄光怪。

奴亟告其群,举群惊相戒。

渔火不时明,奴告不息喙。

众方恬梦寐,不悟伏机械。

一夕虽屡惊,四顾无己害。

利嘴丛之身,尤恐奴相卖。

渔者乘其嚣,尺箠尽同队。

辱令孟坚死,依势博陆败。

小忠误平昔,今日复何悔。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雁奴》以雁奴与渔者的冲突为背景,描绘了雁奴在危险中的智慧与警惕,以及它对同伴的保护。诗中通过雁奴的行为,隐喻了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生存智慧和自我保护意识。

首句“雁落常水宿”,描绘了雁群在平静水面栖息的景象,象征着和平与宁静的生活状态。接着,“奴辄警暗晦”则暗示了雁奴在夜晚时刻保持警觉,预示着潜在的危机即将到来。

“己逸渠处劳,祸患出恩爱”两句,通过对比雁奴与雁群其他成员的行为,揭示了雁奴虽然享受着悠闲,却因对同伴的关爱而时刻处于警惕之中,反衬出雁奴的智慧与责任感。

“老渔穷意巧,半夜弄光怪”描绘了渔人利用夜晚的光线制造幻象,意图捕获雁群,展现了人类利用智慧与自然环境对抗的场景。

“奴亟告其群,举群惊相戒”表现了雁奴在察觉到危险后,迅速通知同伴,共同应对危机,体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渔火不时明,奴告不息喙”强调了雁奴持续发出警告,即使面对不断闪烁的渔火,也不停止提醒同伴,展现了其坚定与执着。

“众方恬梦寐,不悟伏机械”通过对比雁群的安逸与不知危险的存在,突出了雁奴的警觉性。

“一夕虽屡惊,四顾无己害”描述了尽管一夜多次受到惊吓,但雁奴始终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体现了其智慧与策略的有效性。

“利嘴丛之身,尤恐奴相卖”表达了雁奴担心自己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进一步强调了雁奴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渔者乘其嚣,尺箠尽同队”描绘了渔人利用雁奴的恐慌情绪,成功捕捉雁群的情景,揭示了人类利用动物恐惧心理进行捕猎的手段。

“辱令孟坚死,依势博陆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孟坚和博陆的典故,暗示了雁奴的牺牲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小忠误平昔,今日复何悔”总结了雁奴因一时的小忠心而陷入危险,反思了人类行为对自然和谐的破坏,以及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长远后果。

整首诗通过雁奴的故事,反映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的生存智慧、团队合作、自我保护、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启示意义。

收录诗词(486)

方一夔(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前梁父吟

朝趋梁父岑,暮投梁父麓。

左肩抱长欃,右手牵黄犊。

禾生亘原隰,生计自为足。

罢耕还读书,何必事精熟。

茫茫万古坟,苞括纳心曲。

琅山蔼空青,淄水涨寒绿。

嗟我七尺躯,披云卧幽独。

抱膝一长吟,清响振空谷。

形式: 古风

后梁父吟

我生在畎亩,志愿向此毕。

粝饭为我粮,丑女为我室。

英英帝家胄,屡驾款蓬荜。

片言误相酬,搀我手不释。

立谈豢吴儿,再战走汉贼。

托孤赴永安,仗钺驻渭北。

人生盛意气,事会靡终极。

桑株渺何许,岁月去如掷。

朗然舒卷心,始末本无隔。

形式: 古风

偶阅渊明开岁古诗因和其韵

开岁倏五十,陶翁感浮休。

我生苦后陶,夜梦从之游。

大块无停机,岁月去如流。

弃家客东安,泛泛双浮鸥。

羲轩古主人,中古称旦丘。

大伦具五常,大法列九畴。

寥寥向千载,孤唱绝众酬。

藐然愧前哲,中路肯止不。

逝言晚闻道,恻恻怀长忧。

廓落八纮内,俛仰吾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别洪复翁

十载与君友,何曾异悲欢。

忧寒夜同袍,念饥日同餐。

晚节各大缪,浊世多波澜。

我争东山墩,君赴金沙滩。

云萍不相接,我穷君长叹。

出门重入门,转觉营生难。

故人赠尺书,招我来东安。

水云三百里,飞鸿集江磐。

君如跨海鹏,发轫鶱鶱翰。

咫尺视万里,归溯天池湍。

梅花点飞雪,相将理征鞍。

新诗月几首,愿寄青琅玕。

形式: 古风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