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经

多能未必有相知,况是东南义士稀。

京洛路长何日到,风尘依旧化人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才华横溢的人未必能找到知己
更何况在东南方,正义之士更是稀少

注释

多能:指有多方面才能。
未必:不一定。
相知:相互了解、知己。
况:何况。
东南:方位,这里可能指江南地区。
义士:指有道德或正义感的人。
稀:稀少。
京洛:古代指长安和洛阳,这里代指京城。
路长:路程遥远。
何日到:何时能到达。
风尘:形容旅途中的艰辛和尘土。
依旧:仍然。
化人衣:比喻旅途中的困苦和劳累使人的衣物都显得破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觏所作,名为《送薛经》。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友情的珍惜。前两句“多能未必有相知,况是东南义士稀”表达了即便是才能出众之人,也不一定能遇到真正的知音,而在东南地区,那种真正的义气更是难寻。后两句“京洛路长何日到,风尘依旧化人衣”则描绘了一种离别之苦和时光流转的无情,诗人通过对道路长度的感叹,以及风尘如何随时间而消磨人的意志,表达了对远去友人的思念和对时间易逝的无奈。

这首诗语言简洁,但情感深厚,反映出诗人对于朋友之间难得的理解和支持的珍视,也透露出了诗人自己可能经历过的人生离索和孤独。通过这样的描写,李觏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更通过这种思念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环境下人们内心的孤寂感。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闻女子疟疾偶书二十四韵寄示

昨日家人来,言汝苦寒热。

想由卑湿地,颇失饮食节。

脾官骄不治,气马痴如绁。

乃致四体烦,故当双日发。

江南此疾多,理不忧颠越。

顾汝仅毁齿,何力禁喘噎。

寄书诘医师,有药且嚼啜。

方经固灵应,病根终剪灭。

但恐祟所为,尝闻里中说。

兹地有罔两,乘时相罥结。

嗟哉鬼无知,何于我为孽。

我本重脩饰,胸中掬冰雪。

祸淫虽甚苛,无所可挑抉。

疑是饕餮魂,私求盘碗设。

尽室唯琴书,何路致荤血。

无钱顾越巫,刀剑百斩决。

徒恣彼昏邪,公然敢抄撮。

吾闻上帝灵,网目匪疏缺。

行当悉追捕,汝苦旦夕歇。

慈爱早有加,忆念今逾切。

尘劳差可畏,归计又云辍。

所生能劬劳,祖母矧聪哲。

羸卧纵未苏,抚视谅非拙。

勉勉多自安,风来信勿绝。

形式: 古风

闻训狐

昔年因读昌黎文,知有训狐犹未真。

客堂昨夜灭烛后,一声窃发诚惊人。

慈母入席匪虚语,据此粗暴谁敢闻。

杀人之子养尔子,天地不管胡为仁。

岂无鹰隼善搏击,去路昏黑难相亲。

亦有弓矢可弹射,却恐误中东西邻。

我今独处虽无惧,聒不得睡宁不嗔。

尝闻凤凰百鸟君,丹穴万里谁能言。

行当整顿九韶乐,奉迎綷羽掀重云。

直前再拜列尔罪,尔躯何足为灰尘。

形式: 古风

闻喜鹊

翩翩者鹊何品流,羽毛白黑林之幽。

生平智力可料度,有巢往往输鸣鸠。

天然却会报人喜,愚儿幼妇唯尔求。

万声千噪几曾验,闻者终是轩眉头。

从来乌鸟爱反哺,孝慈情性谁可俦。

其间于事最先见,告人凶祸令人忧。

忧时不肯自脩饰,祷请神鬼争啾啾。

告之愈验愈见恶,共云灾患鸦之由。

弹丸瓦石相驱逐,名园佳树难依投。

忠言逆耳世罕用,属镂曾割伍员喉。

莫笑后来司马公,事事称好真良谋。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海棠

戢戢虽聚头,脉脉俱俯地。

既言是姊妹,又却相妒忌。

面痕赤未没,尽是伤爪指。

不然睡未醒,被人沃井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