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舜民所作,名为《送薛昌朝赴太原幕府》。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思想。
"去国重为客,送君还复归。天寒雨细光景促,且就东城寺中宿。"
这几句表达了送别的情景,诗人再次成为异乡的客人,与朋友分别时天气也似乎在加深离别的凄凉。细雨和寒冷的天气让时间显得格外紧迫,而东城寺成为了他们临时的栖息之地。
"寺当蒲坂望屋庐,日暮无由辨乔木。既已唯诺难自由,虽欲一日安可留。"
诗人在寺中眺望蒲坂,夕阳西下却难以辨识树木的形状。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即便是微薄的承诺也难以为继,更遑论留连片刻。
"吾辈事势不大殊, 此际兴味复何如,归来愁坐独嗟吁。"
这里,诗人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与朋友相比并无太大差异。然而,在这离别之际,即便是兴致所至,也只能在内心深处叹息。
"毕竟岂如村野老,或尔富民城郭居。雨旸寒?都不与,亲戚满眼身不孤。"
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比起那些安稳的老人或是富足的市民,他们至少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而自己却在外漂泊,无论是细雨还是寒冷,都无法共享,只能在众亲戚中感受到孤独。
"乃知平生走薄宦,正似痴牛引重车。险夷缭络不知止,祗得终年困道涂。"
最后几句,诗人深刻反省自己一生的选择和经历,发现自己的官宦之路如同愚蠢的牛拉着沉重的车子,不知疲倦。仕途险峻,关节纷繁,却只能困守在这条道上直到终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送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个人生活选择以及官场生涯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