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昌朝赴太原幕府

去国重为客,送君还复归。

天寒雨细光景促,且就东城寺中宿。

寺当蒲坂望屋庐,日暮无由辨乔木。

既已唯诺难自由,虽欲一日安可留。

吾辈事势不大殊,此际兴味复何如,归来愁坐独嗟吁。

毕竟岂如村野老,或尔富民城郭居。

雨旸寒?都不与,亲戚满眼身不孤。

乃知平生走薄宦,正似痴牛引重车。

险夷缭络不知止,祗得终年困道涂。

形式: 古风

翻译

离开国家再次成为异乡人,送你回去后我还要回来。
天气寒冷,细雨绵绵,景色匆匆,暂且在东城的寺庙中过夜。
寺庙位于蒲坂,远望房屋,傍晚时分难以分辨高大的树木。
既然已经答应,自由变得困难,即使想停留一天也不可能。
我们的境遇并无太大差别,此刻的心情又如何呢?回来后独自愁闷叹息。
终究还是不如乡村里的老人,或许能安居在富庶的城市。
风雨寒暑都无需担忧,身边亲戚环绕,感觉并不孤单。
这才明白,一生忙于微小官职,就像愚蠢的牛拖着沉重的车。
无论顺境逆境,我都无法停下脚步,只能整年困顿在道路上。

注释

去国:离开国家。
重为客:再次成为异乡人。
送君:送你。
天寒雨细:天气寒冷,细雨绵绵。
光景促:景色匆匆。
东城寺:东城的寺庙。
宿:过夜。
蒲坂:地名。
望屋庐:远望房屋。
辨:分辨。
乔木:高大的树木。
唯诺:答应。
自由:自由自在。
一日安可留:停留一天也不可能。
事势:境遇。
兴味:心情。
愁坐:愁闷坐下。
嗟吁:叹息。
村野老:乡村里的老人。
富民:富庶的人。
身不孤:不感孤单。
走薄宦:忙于微小官职。
痴牛:愚蠢的牛。
险夷:顺境逆境。
困道涂:困顿在道路上。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舜民所作,名为《送薛昌朝赴太原幕府》。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思想。

"去国重为客,送君还复归。天寒雨细光景促,且就东城寺中宿。"

这几句表达了送别的情景,诗人再次成为异乡的客人,与朋友分别时天气也似乎在加深离别的凄凉。细雨和寒冷的天气让时间显得格外紧迫,而东城寺成为了他们临时的栖息之地。

"寺当蒲坂望屋庐,日暮无由辨乔木。既已唯诺难自由,虽欲一日安可留。"

诗人在寺中眺望蒲坂,夕阳西下却难以辨识树木的形状。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即便是微薄的承诺也难以为继,更遑论留连片刻。

"吾辈事势不大殊, 此际兴味复何如,归来愁坐独嗟吁。"

这里,诗人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与朋友相比并无太大差异。然而,在这离别之际,即便是兴致所至,也只能在内心深处叹息。

"毕竟岂如村野老,或尔富民城郭居。雨旸寒?都不与,亲戚满眼身不孤。"

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比起那些安稳的老人或是富足的市民,他们至少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而自己却在外漂泊,无论是细雨还是寒冷,都无法共享,只能在众亲戚中感受到孤独。

"乃知平生走薄宦,正似痴牛引重车。险夷缭络不知止,祗得终年困道涂。"

最后几句,诗人深刻反省自己一生的选择和经历,发现自己的官宦之路如同愚蠢的牛拉着沉重的车子,不知疲倦。仕途险峻,关节纷繁,却只能困守在这条道上直到终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送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个人生活选择以及官场生涯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08)

张舜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画家。自号浮休居士,又号矴斋。诗人陈师道之姊夫。为襄乐令。元丰中,环庆帅高遵裕辟掌机密文字。元祐初做过监察御史。为人刚直敢言。徽宗时升任右谏议大夫,任职七天,言事达60章,不久以龙图阁待制知定州。后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党争事,牵连治罪,被贬为楚州团练副使,商州安置。后又出任过集贤殿修撰

  • 字:芸叟
  • 籍贯:邠州(今陕西彬县)
  • 生卒年:1065

相关古诗词

宴桥上

桥上置杯盘,可容十客坐。

游人撑小艇,却从桥下过。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个]韵

扇诗

扇子解招风,本要热时用。

秋来挂壁间,却被风吹动。

形式: 五言绝句

桃李花

红白桃李花,馨香满芳草。

开时人少年,落处人已老。

风雨半夜来,飘扬满官道。

行客为叹息,不忍便除扫。

犹有两三枝,香色晚更好。

把酒将奈何,攀折恨不早。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桃李花

花如桃李人如玉,终日看花看不足。

万年枝上啭春风,七丝弦上调新曲。

宝马嘶风车击毂,东市斗鸡西市鞠。

但得长留脸上红,莫辞贵买尊中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