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姚复庄燮哭汤户部诗后(其三)

忧伤久奔走,辛苦公车中。

蓬瀛在遥海,欲渡悲回风。

相见及壮时,不止心迹同。

病体清且癯,鬑鬑已有须。

遥知去年别,欲别重唏嘘。

尺木得凭藉,升腾在斯须。

何为怀策归,思以老著书。

大材久始用,所悲行道孤。

遂令生死情,益摧心血枯。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廷彦对姚复庄燮哭悼念汤户部的诗作的回应,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逝者的哀思。诗中描绘了主人公在官场中的艰辛与疲惫,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忧伤久奔走,辛苦公车中",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在官场中的劳碌与辛酸。

接着,诗人通过“蓬瀛在遥海,欲渡悲回风”这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比作遥远的蓬莱仙境,而“欲渡悲回风”则表达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艰难与无奈。这种对比,加深了读者对主人公内心挣扎的理解。

“相见及壮时,不止心迹同”,回忆起与逝者共度的美好时光,强调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然而,“病体清且癯,鬑鬑已有须”又揭示了岁月的无情,暗示了主人公身体的衰弱与时间的流逝。

“遥知去年别,欲别重唏嘘”,表达了对逝者离世的不舍与怀念,即使是在分别的一年之后,回忆起那一刻仍不禁唏嘘不已。这种情感的深度,让人感受到诗人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尺木得凭藉,升腾在斯须”一句,似乎在暗示主人公虽有才华,却难以施展,如同小树需要依靠外力才能成长,表达了对人才在社会中处境的感慨。

最后,“何为怀策归,思以老著书”表达了主人公对于未来道路的思考与选择,是回归还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事业。同时,“大材久始用,所悲行道孤”则反映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惋惜,以及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孤独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逝者的哀悼,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收录诗词(7)

林廷彦(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姚复庄燮哭汤户部诗后(其四)

髫年读公文,光怪难逼视。

化古以入时,精悍成一子。

僵走不敢追,颇疑公久死。

讵意公尚存,今忽赴玉楼。

及公未死时,悔不从师游。

谓如玉局翁,及见韩富欧。

使公今尚存,我岂遽相见?

家贫道途修,足未出乡县。

如公竟不死,终胜公死时。

每思览山川,助我文雄奇。

六合非大荒,庶有相见期。

形式: 古风

题姚复庄燮哭汤户部诗后(其五)

见公既不得,苦思读遗文。

相去遂万古,贶我以精神。

遗文不可觅,会当求诸师。

落落经世才,所存恐已稀。

一发系千钧,匪求后世知。

大海掣鲸鲵,阴厓聚雷雨。

但读吾师集,可知公所吐。

两间不朽名,光燄高李杜。

何当为李汉,思附韩吏部。

形式: 古风

题姚复庄燮哭汤户部诗后(其六)

知己太寥落,出门屡失欢。

椒兰为萧艾,不觉斯世宽。

苦抱悱恻心,周旋故人故。

绝迹避尘嚣,痛为俗所误。

骊龙晦颔珠,魑末伺昏黄。

奋身苦一跃,前程风云长。

有力忍引手,旦夕死道旁。

缓急无可恃,百端集茫茫。

读此见古谊,惄焉中心伤。

形式: 古风

题姚复庄燮哭汤户部诗后(其七)

击节读不已,手钞腕愁脱。

但觉肫挚情,于我相吻合。

昏灯烛细书,痴坐发狂叫。

疑有关塞魂,乘月下相照。

月照琼树枝,风吹幽人衣。

秋兰纫作佩,形影无然疑。

铭心逾骨肉,患难盖可知。

精诚入梦寤,真气弥淋漓。

哀音忽吹至,惝恍神迷离。

肝肠非铁石,焉能不奔摧?

地中百斛泉,不及泪流涌。

拉杂写七诗,魂魄九幽动。

料应百世下,共此悲感情。

谁酹一杯酒,我亦伤心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