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举元柏谷山院

附骥游僧刹,天清晓色开。

园林喷雨过,殿阁踏云来。

日转花阴薄,山深磴道回。

凭栏堪写望,陇麦翠如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宋朝韩标的《和王举元柏谷山院》描绘了一幅清晨游历山寺的生动画面。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雨后的清新与宁静,以及寺院在云雾缭绕中的神秘与庄严。

首句“附骥游僧刹”,巧妙地运用了“附骥”这一典故,比喻跟随高人或名士游历,既表达了对僧人的尊敬,也暗示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接着,“天清晓色开”一句,直接点明了时间与环境,清晨的天空格外清澈,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明亮而清新的基调。

“园林喷雨过,殿阁踏云来。”这两句通过“喷雨”与“踏云”的动态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雨后山林的湿润与生机,以及寺院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神秘感。雨后的园林仿佛被雨水洗涤过,更加绿意盎然;而殿阁在云雾中显得更为高耸,增添了几分超凡脱俗的气息。

“日转花阴薄,山深磴道回。”随着太阳的移动,花影逐渐变得稀疏,这不仅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行进路线的变化。山路蜿蜒深入山中,回环曲折,体现了探索自然之美的过程。

最后,“凭栏堪写望,陇麦翠如堆。”诗人站在高处,凭栏远眺,眼前的景象如同画卷般展开:陇上的麦田绿意盎然,仿佛堆砌成一座座绿色的小山丘。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山寺、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1)

韩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唐卿既篆欧公侍郎滁州琅邪山醉翁亭记上石讫思莫能致之滁上因斧官之隙地众材堪栋梁者枝其榱桷构堂于廨舍西偏高三仞植记于中楹若屏然图悠久也因成长句五十六字以诗其名兼寄献欧公侍郎

醉翁亭记醉翁堂,远取琅邪近费乡。

高世雄文刊翠琰,老山孤干负虹梁。

左邻鳌海三神岛,西倚儒宫数仞墙。

虽愧篆工非墨宝,英辞终与借辉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再和诸公佳作

老文新刊立新堂,千里腾辉贲两乡。

江汉骊珠探作宝,龟蒙文桂断为梁。

英辞美陋琼瑶室,古篆工羞粪上墙。

陵谷燮迁解讹缺,后贤何惜补休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苏唐卿

滁守南迁记醉狂,篆刊移近舞雩乡。

当年寓兴临山水,今日希风构栋梁。

吏部丧文辞避席,阳冰阁笔让循墙。

东沂从此遗声迹,迥掩桐庐翰墨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苏唐卿

昔日欧公镇永阳,构亭直在水云乡。

醉翁啸傲曾为记,贤宰风流别驾梁。

老笔健遒刊琬琰,晴岚滴沥照门墙。

更吟新咏深堂秘,相伴昆山片玉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