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萧条之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首联“邑里萧条民未复,斋居卑湿病相牵”点明了环境的荒凉与生活的困顿,民未恢复,诗人自己也因居住条件不佳而多病。接着,“客愁连月唯闻雨,农事关心拟问天”两句,通过连续的阴雨天气,进一步渲染了愁苦的情绪,并表达了对农事的关切,似乎在询问上天是否能带来改变。后半部分“自幸拙耕终岁饱,更惭中酒日高眠”则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现状的自嘲与无奈,虽以拙耕维持生计,却也时常借酒消愁,懒于日常事务。最后,“不才如此真堪弃,敢负明峜费俸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才能与生活状态的反思,认为自己如此不堪,实在无颜面对社会与职责,不敢辜负国家给予的俸禄。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反映了元末明初社会动荡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与内心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