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只应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炷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在雁荡山中遭遇晚雨时的情景。他身处灵峰寺内,借得一张绳床以度夜。诗人感慨自己或许只能守护着这清静之地,不让世俗打扰,仿佛连那象征文人风雅的纶巾和角帽也需僧人的庇护。为了这份宁静,他愿意献上一柱香,表达对僧侣的敬意和对自然禅意的敬畏。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山水之间淡泊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水堂长日静鸥沙,便觉京尘隔鬓华。
梦里不知凉是雨,卷帘微湿在荷花。
独凭危堞望苍梧,落日君山如画图。
无数柳花飞满岸,晚风吹过洞庭湖。
楼迥云随画栱飞,卷帘又映雪晴时。
千林冻解阴霾扫,放出青山分外奇。
春风漠漠野人居,若使能诗我不如。
数株苍桧遮官道,一树桃花映草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