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逃兵行》是清代诗人周馨桂的作品,通过描绘逃兵的遭遇与心理,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官僚阶层的腐败。诗中以逃兵的视角,展现了他们逃离战乱、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回到家乡却面临生活困顿的现实。
首句“朝见逃兵回,暮见逃兵回”以反复手法,强调逃兵频繁往返的艰难与无奈。接着,“问尔回何为,未言心已摧”揭示了逃兵内心的痛苦与绝望,即使面对家人,也难以言说自己的经历与感受。
“粤西至此几千里,万马渴饮江水来”描绘了逃兵长途跋涉的艰辛,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接下来,“时平位尊誇多金,粉饰太平成祸胎”批评了统治者在和平时期追求表面繁荣,忽视民生疾苦,导致社会问题积累,最终成为祸害。
“一朝旌旗黯无色,沙虫猿鹤纷可哀”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以及人们对和平的渴望。而“将军未有从天下,区区鞭策施驽骀”则讽刺了将领们在关键时刻的无能与失职。
最后,“归来聊复活妻子,免教骸骨委蒿莱”表达了逃兵回归后,虽然生活依然艰难,但至少能与家人团聚,避免了孤独终老的命运。诗人通过这句,对逃兵的坚韧与亲情给予了肯定。
“我闻此语重叹息,汝辈畏死真奴才”是对逃兵的同情与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认为人们因恐惧死亡而成为“奴才”,缺乏勇气与担当。最后一句“大汉讵无飞将在,父老群思为筑台”表达了对国家强盛与英雄人物的期待,希望有能带领百姓走向和平与繁荣的领导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逃兵个人命运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动荡与不公,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