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与感慨。首句“展卷吟馀涕自沱”,诗人展开书卷,吟诵之后,泪水不禁滑落,表达了内心的悲愤与无奈。接着,“危城若露痛如何”,危急的城市如同裸露在外,让人感到痛心疾首,形象地展现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侵渔不畏脂膏竭”一句,揭示了贪官污吏不顾百姓死活,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却无所畏惧,导致资源枯竭,民生凋敝。“弃甲徒知犀兕多”则讽刺了那些在战乱中抛弃盔甲,却只知道犀牛和大象(象征财富)众多的荒谬行为,暗喻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自私与无知。
“壮士皆能为盗贼”一句,揭示了社会道德沦丧,即使是英勇的战士也可能沦为盗贼,反映了社会风气的败坏。“高楼正是沸笙歌”则以反差的手法,描绘了在底层人民饱受苦难的同时,上层社会却歌舞升平,享受着奢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揭露了社会的不公与腐败。
最后,“中丞坐啸真无事,铃阁梦香当枕戈”两句,通过讽刺地方官员(中丞)坐在高堂之上,看似无忧无虑,实际上却对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甚至在梦中都沉浸在香甜的梦境中,却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枕戈待旦,表达了对官员失职的强烈批评。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与批判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