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鹏飞逼塞满空虚,蚊睫安巢却有馀。
腊月火烧三界尽,从来灰里拨真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和程德裕颂五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以大鹏和蚊睫为喻,形象地描绘了对比鲜明的画面。大鹏象征着宏大和力量,它翱翔于天空,占据了广阔的空间,显示出无比的气势;而小小的蚊睫则在微小的巢穴中安然自得,显得多余而不起眼。
"鹏飞逼塞满空虚",描绘大鹏展翅飞翔,仿佛要填满整个虚空,展现了其宏伟的气概;"蚊睫安巢却有馀",则反衬出蚊睫的渺小,即使占据的空间微不足道,也能感到满足。接下来的两句"腊月火烧三界尽,从来灰里拨真如",进一步深化了对比,比喻世间万物在大火中化为灰烬,唯有真理(真如)能在灰烬中显现,暗示了诗人对超越世俗、追求真理的哲学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价值的向往。
不详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贫子还家作富儿,粪箕苕帚未曾遗。
人人欲问草书意,怀素从来自不知。
看镜白头知我老,平生青眼为君明。
舞姝别后閒珠履,已报丝虫网玉笙。
直渠杀势烦才吏,机器爬沙聚水兵。
河面常从天上落,金堤千里护都城。
急雨长风溢两河,欣然河伯顺风歌。
行观东海方存少,不以黄流更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