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西溪僧壁(其一)

问讯前贤沧海边,遥堤烟草故依然。

谁言筦库功名薄,已活淮民二百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询问古代贤人关于沧海的故事,遥远的堤岸上烟草依旧青翠。
谁说掌管仓库的官职微不足道,已经使淮河两岸的百姓生活改善了两百年。

注释

问讯:询问,打听。
沧海边:大海边,形容辽阔的海滨。
遥堤:远处的堤坝。
烟草:这里指烟草田,可能象征着农田或乡村景象。
筦库:管理仓库。
功名薄:地位不高,功劳不大。
淮民:淮河流域的人民。
二百年:指很长的时间,强调影响深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书西溪僧壁》。从这短短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历史观察。

“问讯前贤沧海边”,诗人在沧海之滨追思古代贤人,显示了他对历史人物的尊崇与怀念。沧海作为古代文化的象征,在这里代表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文化积淀。

“遥堤烟草故依然”,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景物依旧的感慨。“堤”指的是水边或河岸的堤坝,而“烟草”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即便是自然景观,也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长河。

“谁言筦库功名薄”,这句反问表明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评价的质疑。“筦库”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水利工程,而“功名薄”则是说这些成就在后世看来并不显赫。这里,孙应时通过这种提问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评价的独到见解。

“已活淮民二百年”,这句具体指出了诗人所关注的历史事件对人民生活影响的长期性。淮河流域的人们因这些古代工程而得以安居乐业,时间之久,足可见其深远的社会意义。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人物功绩与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624)

孙应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书西溪僧壁(其三)

悠悠身世客心惊,十宿西溪梦未曾。

笑把新诗留日月,碧纱黄垩听山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巴东秋风亭怀寇公(其二)

袖手穷山一少年,何曾有楚到澶渊。

英雄正自无人识,盖世功名却偶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巴东秋风亭怀寇公(其一)

秋风亭上思悠哉,想见鸣琴日日来。

野水孤舟故如昨,为公长啸一徘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石灶

石灶沧潭上,烹茶定几回。

舟人因记得,俗客未经来。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