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其四)

一病连三月,侵寻岁又更。

人皆传已死,吾亦厌馀生。

发脱相将尽,耳虚时自鸣。

安心是良药,此外复何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长期患病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生命的深刻反思。文徵明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病痛对身心的折磨,以及在生死边缘的自我审视。

首句“一病连三月,侵寻岁又更”直白地描述了病程之长,从春季延续至年末,时间的流逝与病痛的缠绵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病痛的持久。

“人皆传已死,吾亦厌馀生”则表达了外界对病人的误解与猜测,以及诗人自己对生命即将消逝的无奈与厌倦。这种被误解的孤独感,与对生命终结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发脱相将尽,耳虚时自鸣”进一步描绘了病痛对身体的影响,头发脱落,耳朵时常传来空洞的声音,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病痛对身体的摧残,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最后一句“安心是良药,此外复何营”则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面对生死之际,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成为了对抗病痛、超越困境的关键。这不仅是对个人生命状态的反思,也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哲学性探讨,强调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病痛对个体的深刻影响,以及在逆境中寻求内心平静的努力,体现了文徵明对生命、健康与精神状态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扬州道中次九逵韵(其一)

一痕春草绿含滋,满目风波听竹枝。

多少两京贤相业,江都独有仲舒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扬州道中次九逵韵(其二)

维扬烟水带江湖,仙客帆开十幅蒲。

不是白云遮望眼,平山山色本模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扬州

竹西箫管玉参差,柳外楼台舞陆离。

落日芜城非故国,春风后土有荒祠。

锦帆烟月千年梦,禅榻情怀两鬓丝。

二十四桥何处是,扁舟西去不胜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徐州清明

新烟一抹起茆茨,翠柳千门映酒旗。

此日断魂当客路,谁家溅泪有花枝。

等閒行役轻坟墓,忽漫逢春感岁时。

日暮满帆风猎猎,萧然双鬓不禁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