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五首(其二)

咸阳城下动秋风,落木萧萧汉苑空。

太液曾闻驻游辇,上林谁见弋飞鸿。

王侯第宅苍茫外,锦绣山河感慨中。

关塞只今无梦到,白头吟望思无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秋兴五首(其二)》由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描绘了秋风萧瑟中咸阳城的景象,以及对往昔繁华与现实落寞的感慨。

首句“咸阳城下动秋风”,以“动”字生动地展现了秋风在古城墙下的吹拂,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接着,“落木萧萧汉苑空”一句,通过“萧萧”的落叶声和“空”的汉苑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寂寥与荒凉,将读者带入一个时间与空间交织的历史情境之中。

“太液曾闻驻游辇,上林谁见弋飞鸿。”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回忆往昔皇宫中的繁华景象,后句则以“谁见弋飞鸿”之问,暗示如今的荒凉与无人问津,表达了对过往盛世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王侯第宅苍茫外,锦绣山河感慨中。”这两句继续深化主题,将目光从历史的宏大场景转向个人的情感体验。王侯贵族的府邸在苍茫的背景中显得渺小而遥远,锦绣山河虽美,却难以掩盖内心的感慨与忧伤。

最后,“关塞只今无梦到,白头吟望思无穷。”诗人以“无梦到”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法触及的遗憾,而“白头吟望”则展现了年华老去、思绪万千的苍凉心境。整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秋兴五首(其三)

唐朝宫殿面南山,韦杜曾传尺五天。

冯翊郡连通雨露,崤函地辟接风烟。

陇云秦树空今日,衰草斜阳异昔年。

世事纷更共如此,岂须见后始悽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秋兴五首(其四)

凤凰飞舞下层峦,珠树瑶花一夜残。

周室旧闻迁宝鼎,汉宫今见泣铜盘。

荒祠犹记双龙柱,坏埒曾传乙鸟坛。

为叹兴亡肠易断,不须高眺傍高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兴五首(其五)

露下碧梧秋气深,天时人事共萧森。

海流不尽衰年恨,节序祇添故国心。

千里还家知几日,十年逃世至于今。

芳尊美酒无人共,安得愁中满意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偶书

自从北渡浣纱溪,十载家山入望低。

失学已怜元亮子,长斋应愧太常妻。

百年世事醯鸡变,一夜乡心谢豹啼。

却向归涂望辽鹤,白头和泪写凄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