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玄亮赴果州冬夜宴韩卿宅

兰烛照重茵,飞杯复几分。

主人寒不寐,上客晓离群。

骑吏缘青壁,旌旗度白云。

剑铭生藓色,巴字叠冰文。

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

泠泠唯自适,郡邸有谁闻。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翻译

兰香烛光照亮了厚厚的地毯,飞舞的酒杯又增添了几分欢乐。
主人在寒冷中难以入眠,而宾客们却在拂晓时分纷纷离开。
骑马的官吏沿着青色的峭壁前行,旗帜飘过悠悠白云。
剑上的铭文因岁月而生出青苔,巴地的文字像冰纹般交错。
在华丽的官署中怀念仙人般的友人,疲惫的百姓则深爱着他们的长官。
清冷的声音只有自己能欣赏,这郡邸的乐声又有谁能听见呢?

注释

兰烛:兰香蜡烛。
重茵:厚厚的地毯。
飞杯:飞舞的酒杯。
寒不寐:难以入眠。
上客:宾客。
骑吏:骑马的官吏。
青壁:青色峭壁。
旌旗:旗帜。
剑铭:剑上的铭文。
巴字:巴地的文字。
华省:华丽的官署。
仙侣:仙人般的友人。
疲民:疲惫的百姓。
使君:长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冬夜宴会的景象,气氛豪华而又不乏温馨。开篇“兰烛照重茵,飞杯复几分”即刻画出一种高贵的宴席氛围,兰烛映照下的豪宅内,酒杯交错,宴会正酣畅。

接着,“主人寒不寐,上客晓离群”透露出主人的殷勤和宾客的早早告别,虽是冬夜,但宴席中的温暖并未因寒冷而减弱,反映了主人对远来的贵客的尊重和惜别。

“骑吏缘青壁,旌旗度白云”则描绘了一种权威与壮观的场景,或许是宴会所在之地的守卫,或是宾客抵达时的盛况。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表现了宴席背后不为人知的严肃和庄重。

“剑铭生藓色,巴字叠冰文”可能暗示着主人或宾客中有人拥有高超的书法艺术,或许是对宴会上展出的书画作品的赞美。这里的“藓色”与“冰文”都有冷艳之感,与冬夜宴会的氛围相呼应。

“华省思仙侣,疲民爱使君”则转向了对主人的怀念和人民对领导者的喜爱。主人可能是宴会结束后还留恋在宴席上的欢乐,而“疲民”对“使君”的爱戴,则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民心。

最后,“泠泠唯自适,郡邸有谁闻”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情怀。宴会虽热闹,但在诗人看来,这些都如过眼云烟,不留痕迹,反而是那份内心的自在与平和最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冬夜宴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对宾客的尊重与宴席背后的庄严,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超脱红尘、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

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

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

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

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

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送裴大夫赴亳州

杭人遮道路,垂泣浙江前。

谯国迎舟舰,行歌汴水边。

周旋君量远,交代我才偏。

寒日严旌戟,晴风出管弦。

一杯诚淡薄,四坐愿留连。

异政承殊泽,应为天下先。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寄九华费冠卿

逍遥罾缴外,高鸟与潜鱼。

阙下无朝籍,林间有诏书。

夜眠青玉洞,晓饭白云蔬。

四海人空老,九华君独居。

此心谁复识,日与世情疏。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寄王度居士

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

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

茅屋随年借,盘餐逐日移。

弃嫌官似梦,珍重酒如师。

无竹栽芦看,思山叠石为。

静窗留客话,古寺觅僧棋。

瘦马寒来死,羸童饿得痴。

唯应寻阮籍,心事远相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