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王度居士

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

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

茅屋随年借,盘餐逐日移。

弃嫌官似梦,珍重酒如师。

无竹栽芦看,思山叠石为。

静窗留客话,古寺觅僧棋。

瘦马寒来死,羸童饿得痴。

唯应寻阮籍,心事远相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翻译

憔悴的王居士,行为疯狂不合时宜。
上天赋予他贫困和疾病,同辈又常常轻视欺侮他。
他的茅屋年年借住,每日的饭菜也随着迁移变化。
他视官职如过眼云烟,只看重酒如同良师益友。
没有竹子就种芦苇观赏,堆叠石头模仿山峦。
安静的窗户边留下客人谈话,古寺中寻找僧人对弈。
寒风中的瘦马冻死,瘦弱的仆童因饥饿变得痴傻。
只有寻找像阮籍那样的知己,才能理解他深深的心事。

注释

憔悴:形容面容瘦弱、疲倦。
颠狂:行为失常。
时辈:同辈的人。
轻欺:轻视并欺负。
盘餐:一日三餐。
弃嫌:抛弃嫌弃。
心事:内心的情感或想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困顿、精神颠狂的士人形象,通过对其日常生活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与世隔绝、心境萧索的情状。诗中“憔悴王居士,颠狂不称时”立意深刻,直接点出了主角的心理状态和社会地位的落差。接着,“天公与贫病,时辈复轻欺”表现了他遭受自然界和人世间的双重打击,孤立无援。

“茅屋随年借,盘餐逐日移”则透露了他的生活窘迫,无固定的居所和食物。这些生存困境与士人的身份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其内心的落寞感。诗人通过“弃嫌官似梦,珍重酒如师”一句,表达了士人对于过去荣耀的放弃和现实中的逃避心理。

在后面的几句中,“无竹栽芦看,思山叠石为”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情怀。而“静窗留客话,古寺觅僧棋”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氛围,士人通过与客人的交谈和寻找僧侣下棋来慰藉自己。

“瘦马寒来死,羸童饿得痴”是对生活艰辛的一种强烈写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困面貌。最后,“唯应寻阮籍,心事远相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和精神上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士人日常生活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内心世界丰富而又孤独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诗中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收录诗词(514)

姚合(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号:称“姚
  • 籍贯:陕州硖石

相关古诗词

寄华州李中丞

毛女峰前郡,烟霞气转清。

庭分灵掌影,窗度瀑泉声。

藓径人稀到,松斋药自生。

常餐亦芝朮,闲客是公卿。

看水逢仙鹤,登楼见帝城。

养生非酒病,难隐是诗名。

省署尝连步,江皋欲独耕。

偶题无六义,聊以达微诚。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寄李群玉

九衢名与利,无计扰闲人。

道远期轻世,才高贵重身。

石脂稀胜乳,玉粉细于尘。

骨换肌肤腻,心灵气色真。

嵩山高到日,洛水煖如春。

居住应安稳,黄金几灶新。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寄杨工部闻毗陵舍弟自罨溪入茶山

采茶溪路好,花影半浮沈。

画舸僧同上,春山客共寻。

芳新生石际,幽嫩在山阴。

色是春光染,香惊日气侵。

试尝应酒醒,封进定恩深。

芳贻千里外,怡怡太府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寄绛州李使君

独施清静化,千里管横汾。

黎庶应深感,朝庭亦细闻。

心期在黄老,家事是功勋。

物外须仙侣,人间要使君。

花多匀地落,山近满厅云。

戎客无因去,西看白日曛。

形式: 排律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