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乌桓地区的历史与自然景观,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战略地位。首句“乌桓自昔号毡乡”点明了乌桓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居住地,以毡房为住所。接着,“历代相传古战场”暗示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战争频繁发生。
“女直后曾开节镇,炎刘原此建封疆”两句,提到了乌桓地区在女真族(即金朝)和汉朝(炎刘)时期的军事管理与领土控制,显示出其在中原王朝边防中的重要性。
“风沙终日常如雾,草木迎秋便怕霜”描绘了乌桓地区的自然环境,常年风沙弥漫,秋季来临时草木开始凋零,暗示了这里的气候条件对生活的影响。
“走狗飞鹰人去远,天边惟见碛云黄”则通过动物的活动和天空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乌桓地区的辽阔与荒凉,同时也暗示了这里人烟稀少,只有远处的黄云与天边相接,给人一种空旷而苍茫的感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乌桓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变迁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战略价值,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这片土地的深沉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