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烂熳一夕败于风雨呼僮扫落英以供香事戏作古句

小山凉风高,秋意饶庭砌。

江南山水秀,钟此数丛桂。

亭亭苍虬蟠,磊磊栗玉缀。

薰染风露香,摆脱脂粉媚。

芙蓉已无秋,篱菊极羞愧。

幽芳蕙百亩,香味亦琐细。

孰知标格奇,自取造物忌。

狂风挟怪雨,族灭无噍类。

才怜金作屋,俄惊粟布地。

姿容就枯槁,气骨尚奇异。

如彼死诸葛,凛凛有生意。

试炷博山火,来参烟一燧。

形式: 古风

翻译

微风在小山上轻轻吹过,秋意浓厚地围绕着庭院。
江南的山水秀美,这里生长着几丛桂花。
亭亭的苍松盘旋,翠绿的果实如同宝石点缀。
桂花被风雨熏染,散发出自然的香气,不带脂粉的娇艳。
芙蓉花已不再有秋天的盛景,篱笆边的菊花显得羞愧。
大片的蕙草幽香,但香气却并不浓郁。
谁能料到,这桂花的奇特品格,反而引来大自然的忌妒。
狂风夹杂着怪异的暴雨,桂花树全被摧毁,一片荒芜。
人们曾赞叹用黄金建造的华屋,转眼间却只见谷物铺满大地。
虽然桂花的形态已枯萎,但它的精神气质依然独特。
就像那去世的诸葛亮,虽身死但仍威严生动。
试着点燃博山炉的火焰,来参与这场烟雾缭绕的仪式。

注释

小山:形容山体不大。
饶:丰富。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钟:聚集。
亭亭:直立的样子。
蟠:盘旋。
磊磊:众多的样子。
栗玉:比喻翠绿的果实。
脂粉媚:脂粉气的娇媚。
篱菊:篱笆边的菊花。
羞愧:显得逊色。
幽芳:幽静的香气。
琐细:不显著。
标格:品格。
造物忌:大自然的忌妒。
族灭:全部毁灭。
噍类:活着的生物。
粟布地:谷物遍地。
姿容:形态。
奇异:独特。
凛凛:威严的样子。
生意:生命力。
博山火:博山炉中的火焰。
烟一燧:烟雾缭绕的一处火源。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罗与之所作的诗《桂花烂熳一夕败于风雨呼僮扫落英以供香事戏作古句》描绘了一幅秋日庭院中桂花遭遇风雨摧残的景象。诗的前四句“小山凉风高,秋意饶庭砌。江南山水秀,钟此数丛桂”,写出了秋风渐起,凉意袭人,满庭的桂花在江南清丽的山水映衬下显得尤为娇艳。接下来,“亭亭苍虬蟠,磊磊栗玉缀”形容桂花树形态挺拔,花朵如玉般晶莹。

然而,好景不长,“薰染风露香,摆脱脂粉媚”暗示了桂花的芬芳被风雨侵扰,失去了脂粉般的华丽。随后,“芙蓉已无秋,篱菊极羞愧”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秋花凋零的惋惜,桂花的香气和姿态胜过芙蓉和篱菊。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桂花的命运转折,“狂风挟怪雨,族灭无噍类”形象地描述了风雨的无情,桂花几乎被彻底摧毁。接着,“才怜金作屋,俄惊粟布地”运用比喻,表达对桂花虽曾繁华一时,却瞬间衰败为尘土的感慨。

最后两句“姿容就枯槁,气骨尚奇异。如彼死诸葛,凛凛有生意”以诸葛亮的典故,赞美桂花虽枯萎但仍具有一种坚韧的生命力,仿佛仍有生气。诗人点燃博山香炉,以烟雾象征桂花的精神,寓示即使面临困境,其品格犹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桂花从繁盛到衰败的过程,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96)

罗与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谈道

休将视听探希微,众妙何尝间险夷。

舍一而求非忽恍,自三以究岂支离。

试看瓦砾道宁隐,若外筌蹄思益奇。

热即取凉寒向火,是中消息几人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衣曲(其一)

忆郎赴边城,几彀秋砧月。

若无鸿雁蜚,生离即死别。

形式: 五言绝句

寄远词

寒梢萧索风振林,蟪蛄切切语欲噤。

终宵展转不能寐,遥忆良人战场里。

阳关一别归无期,翠烟几度秋萤飞。

当时手种合欢树,今已苍苍云雨垂。

蜀锦裁书凭雁寄,那能道人意中事。

深秋倘得未移军,犹见幽闺数痕泪。

居延城外刁斗声,无定河边霜月明。

妾身虽老幸未死,何日中原贺太平。

形式: 古风

短歌行

金谷桃李丛,畚插费培植。

寒冰犹未泮,花叶已薿薿。

贞松生南山,石老厥土瘠。

春回气尚浅,生意几欲息。

东皇本无私,托根异形色。

曾谓天地功,不及粪壤力。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