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三日与刘道益连床夜话风雨凄然五日开霁道益赋诗见贻次韵一首

扁舟小泊菰蒲雨,玄论却消身意尘。

空寂室中无侍者,萧条云外不羁人。

酒杯畏病不复举,灯火新凉差可亲。

袅袅秋风振庭树,绿波芳草似初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倪瓒在八月三日与友人刘道益共宿长谈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的风雨与晴朗之变,以及两人对话时的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扁舟小泊菰蒲雨”,以扁舟停泊于芦苇丛中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绪。接着,“玄论却消身意尘”一句,点明了两人深夜长谈的主题,通过“玄论”(深奥的哲学或宗教讨论)消解了世俗的烦恼,表达了对精神层面交流的珍视。

“空寂室中无侍者,萧条云外不羁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室内环境的清冷与室外人物的自由,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精神的向往。

“酒杯畏病不复举,灯火新凉差可亲”则转而描述了因健康原因而放弃饮酒的情景,转而以灯火的温暖来慰藉心灵,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与珍惜。

最后,“袅袅秋风振庭树,绿波芳草似初春”以秋风摇动庭树、绿波芳草的景象结束全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也寓意着即使在秋天,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希望,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倪瓒对自然、友情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春日送别余秀才

翼翼高帆开远天,绿波芳草随烟绵。

春林风雨集忧思,茅屋琴书移昼眠。

文采由来庾信少,草圣近誇张旭颠。

百年聚散如落叶,行客居人谁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用王叔明韵题画

王郎笔力追前辈,海岳新图入卧游。

独鹤眠松犹警露,孤猿挂树忽惊秋。

陶潜泽畔五株柳,范蠡湖中一叶舟。

同煮茯苓期岁暮,残生此外更何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夜作古木怪石因题

夜游西园渚,初日光炯炯。

徙倚岩石下,爱此林中影。

形式: 五言绝句

题秋亭晓色图

园林夏雨歇,旭日照苍苔。

谁见竹亭里,孤坐兴悠哉。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