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大汉王朝把我远嫁,从此和家人天各一方;将我的终身寄于异国他乡的乌孙国王。
居住在以毛毡为强的帐篷里,以肉为食,饮辛酪。
住在这里常常想念家乡,心里十分痛苦,我愿化作黄皓啊,回我的故乡!

注释

乌孙:汉代时西域国名,在今新疆温宿以北、伊宁以南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旃:同“毡”。
黄鹄:即天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被迫远嫁异国的哀伤与思念之情。开篇"吾家嫁我兮天一方",便点出了女子被送往遥远的地方,这个地方如同另一个世界般遥不可及,显示出古代婚姻中女性地位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奈。

接着"远托异国兮乌孙王",提到了女子所嫁之处乃是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这里的“乌孙王”指的是西汉时期在今新疆一带活动的一个游牧民族。这里通过对异域文化和政治实体的描述,强化了离别与孤独的情感。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中的"穹庐"是北方民族所居住的毡帐,"旃"则是一种用动物尾巴制成的装饰品。在这里被用作了房屋的构筑材料,从中可以感受到女子对于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与陌生感。

接下来"以肉为食兮酪为浆"进一步描绘了异乡生活的艰苦和文化差异,"以肉为食"意味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而"酪为浆"则指的是对乳制品的依赖,这在中原地区并不常见。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表达了女子对于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心中的痛苦,尽管生活已有所适应,但内心的哀伤仍然无法抚平。这里的“常土”指的是平常、习惯的土地,即故乡。

最后"愿为黄鹄兮还故乡"中女子表达了想要化作黄鹄(一种传说中的鸟)返回家乡的心情,象征着对自由和归属感的渴望。这里通过将自己比喻成一只能够飞翔千里的神鸟,以此来表达无论多么艰难,都希望能够回到温暖的故土。

整首诗通过女子嫁往异国的经历,展现了古代女性在婚姻中的悲哀以及对家庭与文化根源的深切眷恋。

收录诗词(1)

刘细君(汉)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汉武帝刘彻的侄孙女,史称其为“江都公主”。是一位美貌多才的女子,她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能诗能歌,善弹琵琶

  • 生卒年:公元前140-前87

相关古诗词

与刘伯宗绝交诗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泥伏。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长鸣呼凤,谓凤无德。

凤之所趣,与子异域。永从此决,各自努力。

形式: 四言诗

董娇饶诗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四愁诗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侧身东望涕沾翰。美人赠我金错刀。

何以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

何为怀忧心烦劳。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

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

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伤。

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

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

何为怀忧心烦纡。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门。

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形式: 古风

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