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之求虚舟诗

黄君求我古诚州,求之不得还西游。

所求易予胡不予,渠家自弄庄生舟。

庄生传之贾太傅,便将死生同浮休。

我家舟子与渠别,中孚之象刚包柔。

仰山俯泽乘巽木,藏离伏坎含坤牛。

中间至虚若无物,实理备具非空浮。

此在太玄首黄宫,其于参同居中洲。

会通古今贯微显,上下天地同周流。

人将百年等浮沤,我以千载为春秋。

我言似大而非夸,人人皆有不自求。

黄君不信谓予赫,我自姬孔君庄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宋诗是魏了翁所作,名为《黄成之求虚舟诗》。诗人以黄君的求舟故事开篇,描述了黄君对“虚舟”(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或哲理)的追求,但未能如愿,反而转向了庄子的思想。诗人提到庄子的思想被贾太傅传承,强调了生死如浮云般的超脱态度。

接着,诗人通过“我家舟子”与“中孚之象刚包柔”的比喻,展现了舟子的包容与坚韧,以及“虚舟”所蕴含的中庸之道。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舟行于天地之间的景象,象征着舟子与“虚舟”在自然法则中的流转。

诗中提到的“太玄首黄宫”和“参同居中洲”,是道家哲学中的概念,暗示了黄君所求的虚舟与道家宇宙观的契合。诗人认为,这不仅是黄君个人的追求,也是古今相通、天地同流的普遍真理。

最后,诗人以人生短暂和自我追求的对比收尾,表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虚舟”,只是需要去发掘和领悟,而不是向外寻求。诗人以谦逊的态度,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回应了黄君的质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黄君的求舟故事,寓言般地探讨了人生的虚实、生死、自然法则和内在追求,体现了宋代理学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朝字韵诗诸丈倡酬未已再次韵

风挟重阴牛戴牛,电雷雹雪来终朝。

诗人隐忧寓酬倡,清辉错落欺琨瑶。

似惊一日四变异,须省二气同根苗。

非阴能胜阳不竞,非物能眚人先妖。

炎精未振刚受畜,睢水昼遁成皋跳。

一从愤悱刚浸长,斡握地轴旋天杓。

山中不知此何时,祇睹此象心为焦。

累臣九死何足恤,顽云苍惨天关遥。

泽中但知赋鸿雁,天上无复歌祈招。

榨头新酒空似清,墙根新荠花如骄。

便思倾罍芼鲜鲫,不妄为取琴徽调。

江张程子同一醉,芳草为藉天为裯。

干戈满地不忍见,恐调老弱征商轺。

形式: 古风

游北岩之畴昔梦作二诗觉而仅记一联云鬓发丝丝半已华犹将文字少年誇明日为客诵之客十三人请以是为韵予分鬓字

时事彫壮心,词华误双鬓。

昨梦忽儆予,觉来起孤愤。

五官予所司,此梦乃予训。

是心协蓍龟,是气通祲煇。

形骸且不察,理性抑难尽。

晓筇度云壑,疏林露鹰隼。

暮归踏江声,寒流烛蛟蜃。

惕思怀襄日,气势如项陈。

天根忽晨见,卷去不盈瞬。

犹然玩文采,吾果不知分。

饮俊习未忘,依前赋分韵。

形式: 古风

湖北提刑林寺丞赴召以书索诗

鏦金伐鼓催行舟,拦街祖帐云如稠。

祥刑使者入奏事,诏书趣发不可留。

居人争门挽衣住,行人十步九回顾。

公言为汝五年留,便是数旬终一去。

居人向前为公语,情知不是留公处。

一春风雨寒凄凄,牛羊满地鸿酸嘶。

乾坤尔阔无处著,惟有此地恬不知。

桑麻鸡犬桃溪曲,身住主家数椽屋。

卧听前江风雨声,自嗟身是如天福。

公今归去作大官,连云广厦千万间。

我时岂不被公赐,天高卒卒难为攀。

吾侪小人腹,不惮再公祝。

公今揽辔行原隰,泽地相临看不足。

明朝归坐京师宅,深院重门壅休戚。

愿公莫为一身惜,须念同胞头戢戢。

春风湔泪情转恻,道旁过者声唶唶。

我时困卧五溪东,十日八九阴濛濛。

有来道前事,耳目为惺愡。

更将百壶扶醉胆,喜馀鼻息陵烟虹。

欲输一言不能措,以公所闻还赠公。

形式: 古风

登万象楼和计次阳韵

尘缨羁我身,对景慵著语。

青山唤倚栏,壮气临颍汝。

曾云卷油幕,万岭眇烟缕。

酒阑一横笛,楼前叶自雨。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