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咏怀三十首(其二十二)》,由明代诗人沈炼创作。全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与忧虑。
首句“门墙启尤衅,人心生寇仇”,描绘了社会风气的败坏,门墙象征着社会的界限和道德的防线,却因种种原因而被开启,导致了人心的背叛和仇恨的滋生。接着,“上下本同根,身世非两谋”强调了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共度时艰的道理。然而,“如何全躯士,肉食忘所忧”揭示了某些权贵者不顾民众疾苦,只顾个人安危和享乐的现象,将社会的不公揭露无遗。
“黄金充私橐,白役破公州”进一步指出,一些官员贪污腐败,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导致地方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徒营一家计,横使万姓愁”则表达了对这种自私行为的谴责,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的利益,更让广大百姓深受其害。
“羌戎觇人国,狐兔经荒丘”运用比喻手法,暗示外敌窥视国家的危机,同时暗指社会内部的动荡不安如同荒野中的狐狸和兔子,四处游荡,无所依存。接下来,“谁哉召其侮,晨夕空诛求”表达了对引发社会问题根源的追问,指出那些不断索取、毫无节制的行为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的罪魁祸首。
最后,“及至谋身日,终亦非嘉谋”总结全诗,警示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对社会整体福祉的考虑,否则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自我毁灭。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对比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社会公正和道德责任的强烈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