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块名为“虎鼻石”的奇石,其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首句“石虎踞当途”,以“石虎”比喻这块石头,形象地展现了其形状如同一只蹲坐的老虎,生动而有力。接着,“鼻孔谁能共”,进一步强调了这块石头的独特之处,仿佛连它的鼻孔都与众不同,引人遐想。
后两句“倘遇苏子瞻,缩为怪石供”,则借用了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的典故,表达了对这块石头的赞赏之情。如果苏轼见到了这块石头,可能会将其视为奇珍异宝,收藏起来供人欣赏。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虎鼻石”独特美的认可,也暗含了对苏轼艺术眼光和审美趣味的高度评价。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将一块普通的石头赋予了生命和故事,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物抒情、寓言寓意的艺术手法。通过“虎鼻石”的形象,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使得这首小诗充满了深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