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锡依京侍,诗愁上鬓新。
迹离三辅晚,梦落九江频。
草入松根井,磬通花外邻。
重来知未倦,闲趣自相亲。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宇昭的作品《喜惟凤师关中回》。诗人以"孤锡依京侍"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凤师(可能是一位僧侣或朋友)独自带着锡杖回归京城的情景,暗示出对他的敬仰和期待。"诗愁上鬓新"则表达了诗人因思念凤师而产生的新添的诗情与愁绪。
"迹离三辅晚"中的"三辅"指古代的京畿地区,这里暗指凤师离开京城的时间,傍晚的离别更显凄凉。"梦落九江频"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他频繁在梦中追寻凤师的踪迹,直到九江,显示出深深的挂念。
"草入松根井,磬通花外邻"两句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凤师所去之地的宁静与禅意,暗示出他对佛法修行的追求。"重来知未倦,闲趣自相亲"表达出诗人对于凤师再次来访的期盼,以及他们之间那份共享的清闲与情趣的亲近。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凤师的深深敬仰和友情,以及对佛学生活的向往。
不详
嫖姚立大勋,万里绝妖氛。
马放降来地,雕闲战后云。
月侵孤垒没,烧彻远芜分。
不惯为边客,宵笳懒欲闻。
别业唯栽竹,多闲亦好奇。
试泉寻寺远,买鹤到家迟。
药就全离母,诗高祇教儿。
未能终住此,共有海山期。
涧底分贞干,宁将麈尾同。
坐闲长滴翠,话次忽生风。
影落孤灯外,声寒静室中。
有谁知此意,林下石丛丛。
开个灯心皂角铺,日求升合度朝昏。
只因风雨连绵久,本利一空愁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