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涧底分贞干,宁将麈尾同。
坐闲长滴翠,话次忽生风。
影落孤灯外,声寒静室中。
有谁知此意,林下石丛丛。
这首诗名为《松柄》,是宋代僧人释宇昭的作品。诗人以松柄为题材,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展现了其坚韧不屈的品质和在静谧环境中的独特韵味。
首句“涧底分贞干”,描绘了松树扎根于涧底,象征着其坚贞不移的本性,即使身处艰难环境也能保持高洁。次句“宁将麈尾同”,以麈尾(古人拂尘,常用于书斋清谈)来对比,强调松树的独立与超凡。
“坐闲长滴翠”写出了松树在静寂中滴水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增添了诗意的动态感。“话次忽生风”则进一步描绘了松树的影响力,即使微风吹过,也能引发一阵阵清凉。
“影落孤灯外,声寒静室中”两句,通过光影和声音的描绘,渲染出松树在静室中的孤独而深沉的形象,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最后,“有谁知此意,林下石丛丛”表达了诗人对松树精神的深深敬仰,以及希望有人能理解并欣赏这份隐逸而坚韧的情怀。整首诗以松柄为载体,寓言了人应如松一般坚守节操,耐得住寂寞,不求人知的生活态度。
不详
开个灯心皂角铺,日求升合度朝昏。
只因风雨连绵久,本利一空愁倚门。
多方窃得破衣裳,壁倒篱坍没处藏。
更有一般无赖汉,不曾同伴要分赃。
凉宵爱月上危楼,几处笙歌几处愁。
歌管未阑愁未歇,忽然天晓一时休。
相逢陪酒又陪歌,醉倒家中要我驼。
驼到家中犹骂詈,不知醒后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