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福训童行颂(其十三)

廊下逢僧深问讯,门前遇客要相呼。

出家使态宜谦让,莫似愚人礼数无。

形式: 偈颂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场景,传达了对出家人的礼仪教导与期望。诗人以亲切而温和的口吻,描述了在寺庙内外与僧侣、访客相遇时应有的礼貌与谦逊态度。

首句“廊下逢僧深问讯”,描绘了一幅僧人在走廊遇见僧侣的情景,诗人强调了“深问讯”的行为,体现了对僧侣的尊重和关怀,通过深入的问候,不仅表达了对对方的敬意,也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次句“门前遇客要相呼”,则转向了寺庙门口遇到访客的场景。诗人同样强调了“相呼”的重要性,即主动迎接客人,体现了对来访者的热情与尊重,同时也展现了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对外界开放、欢迎的态度。

后两句“出家使态宜谦让,莫似愚人礼数无”,则是对出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礼仪规范的直接指导。诗人提醒出家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应当保持谦逊的态度,避免粗鲁或不礼貌的行为。这里不仅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佛教中关于慈悲、尊重他人的教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寓教于乐地向读者展示了佛教中关于礼仪、尊重与谦逊的价值观,以及这些美德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实践。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资福训童行颂(其十四)

家事积粗宜爱惜,使时直似眼睛看。

莫将恣意胡抛掷,用者须知成者难。

形式: 偈颂 押[寒]韵

资福训童行颂(其十五)

诸寮供过要精勤,扫地装香莫厌频。

事众若能常谨切,身心方是出家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资福训童行颂(其十六)

衣衫鞋袜须齐整,挂搭巾单不可无。

身四威仪常具足,莫随愚辈学粗疏。

形式: 偈颂

资福训童行颂(其十七)

拳手相交不可为,粗豪非是出家儿。

遭人唾面须揩却,到底饶人不是痴。

形式: 偈颂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