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渰水不盈尺,大舟行水中。
朦胧微有月,潋滟寂无风。
时序三秋半,阴晴万里同。
山歌与村笛,醉卧听渔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晚水上景象。开篇“渰水不盈尺,大舟行水中”两句,勾勒出一片平静无波的水面,船只在其中缓慢前进,给人以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接着,“朦胧微有月,潋滟寂无风”两句,则是诗人对夜晚景色的细腻描绘。月光被轻薄的云层所掩映,只露出一丝痕迹,而周围环境则是安静而没有一丝风声,营造出一种深远幽静的氛围。
“时序三秋半,阴晴万里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自然变化的感慨。三更汎舟,即夜晚三更时分的船行,诗人通过这种特定的时刻,抒发了对季节更迭、天气变幻的哲思,阴晴不一却又万里无疆,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胸襟。
最后,“山歌与村笛,醉卧听渔童”两句,则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环境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山间的歌声、村中的笛音,在夜的静谧中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而诗人则是在这种自然之声中沉醉,卧听着远处渔童的声音,这种放松的心态和与大自然亲近的情感,是对传统文化中“归隐”理想的一种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水上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意境,以及他对于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不详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为贫干寸禄,匏系欲归难。
雁字谁能寄,鸥盟久已寒。
自怜秦博士,何似卫伶官。
终觉家居乐,高眠一枕安。
在昔金渊地,烟花锦不如。
衣冠尊史祖,山水识灵胥。
富岁人多赖,前修日以疏。
洪崖仙可问,愿乞雪精驴。
禁酤限十日,亡何能几何。
流光徒荏苒,老眼自挼莎。
江浙归心切,山林醒眼多。
富家忧劝率,役后欲重科。
一笑相逢李伯时,树阴匝地绿云低。
林梢落日犹馀丈,天下好山多在西。
我醉欲归须客送,君装已趣尚鹃啼。
明朝定有新诗句,且让溪翁向上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