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寺占吾乡好处山,半新半旧屋千间。
水中莲似尼清净,雨后云如僧退闲。
石路教人修整过,芒鞋怕我往来艰。
夜深火炬浑无用,长是天教月送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永福寺的所见所感。首句"寺占吾乡好处山"表达了寺庙选址在风景优美的地方,紧邻家乡。接下来的"半新半旧屋千间"写出了寺内建筑的年代感,既有历史的痕迹,又有新的维护。
"水中莲似尼清净"运用比喻,将水中盛开的莲花比作出家人般的清净,暗示了寺庙的宁静与禅意。"雨后云如僧退闲"进一步描绘了雨后云雾缭绕的景象,如同僧人修行后的恬淡与悠闲。
"石路教人修整过"写出了寺内石路整洁,引导人们走向宁静,"芒鞋怕我往来艰"则流露出诗人穿着草鞋行走的简朴,以及对修行生活的朴素态度。
最后两句"夜深火炬浑无用,长是天教月送还",诗人感叹夜晚深处无需灯火照明,因为自然的月光足以指引归途,表达了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敬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永福寺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理解和体验。
不详
二十馀年不入山,重来疑是梦魂间。
薰炉已冷灯犹在,经卷才收磬自闲。
寂寂禅关人罕到,茫茫人世事多艰。
朅来细说无生话,稳坐蒲团不忍还。
吟情常得闲情助,和气多为直气侵。
易说难行天下事,未为先懒老来心。
公然排闼清风入,悄地窥窗好月寻。
风月无情肯相管,尘缘终浅道缘深。
溪山争献状,易得小诗成。
病骨如松瘦,清愁似草生。
苦无人比饭,喜有弟分羹。
下及长须辈,人言似顾荣。
恋恋君山未解维,高僧来送赠行诗。
谁知归去陶元亮,又遇当年远法师。
莲社欲留听说法,菊篱那忍负归期。
临岐重约头陀会,记得江干话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