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閒居

过懒愧前垢,晨起亦已勤。

开门扫积叶,苔色一何新。

不知何夕雨,馀湿未生尘。

初日照修竹,青山可怜人。

俯仰衡门下,谁知此意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宗衍的《石湖閒居》,描绘了石湖边闲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晨石湖畔的清新景象和内心的宁静。

首句“过懒愧前垢,晨起亦已勤”,开篇即流露出诗人对过往懒散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当前勤勉生活的自省。这里的“前垢”既指过去的过失或污点,也暗喻了内心的杂念与尘埃,而“晨起亦已勤”则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积极态度和自我鞭策。

接着,“开门扫积叶,苔色一何新”,生动地描绘了清晨开门后清扫落叶的情景,以及苔藓在湿润环境中焕发出的新绿,暗示着生命的新开始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面,更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不知何夕雨,馀湿未生尘”,描述了雨水过后,地面仍留有湿润的气息,没有被尘埃所覆盖,象征着心灵的纯净和外界环境的和谐共存。这里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内心情感相联系,展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初日照修竹,青山可怜人”,进一步渲染了清晨阳光照耀下的竹林和远处青山的美景,赋予了自然景观以情感色彩。“可怜人”在这里并非贬义,而是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如同这美景中的一员,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俯仰衡门下,谁知此意真”,诗人以谦逊的姿态自问,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真谛的探寻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这句话既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总结,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综上所述,《石湖閒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7)

宗衍(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工诗,善书法。顺帝至正初居石湖楞伽寺,一时名士多与游。后主嘉兴德藏寺。诗清丽幽茂。有《碧山堂集》

  • 字:道原
  • 籍贯:平江路
  • 生卒年:1309—1351

相关古诗词

遣兴

龙化不改鳞,士达不改身。

借问当路子,如何弃贱贫。

仲尼称大圣,原壤乃狂人。

光武有天下,严陵实隐沦。

故旧不可忘,何况师友亲。

呜呼千载下,此道如埃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独坐

客至固足喜,不至静亦佳。

柴门终日掩,风过有时开。

岂不念笑言,轻易交成乖。

庭柯有好鸟,众音何喈喈。

晨征暮来止,乃与我心谐。

形式: 古风

泊平望

计程息劳牵,日晚江路永。

连樯如有待,聚泊就村井。

沙明鸥群回,月出人语静。

心清独不寐,况乃风露冷。

因思往来客,终日困驰骋。

得非衣食驱,无乃缘造请。

吾人方外士,素志慕箕颍。

胡为淹水宿,混迹问蛙黾。

丈夫别有念,此意谁得领。

人生未闻道,如何卧烟景。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东皋为陈隐君作

晨光散苍凉,灌木露未晞。

众鸟各相命,迟迟出林飞。

岂不畏网罗,所苦渴与饥。

人生有常策,胡为不知归。

东皋春雨深,地泽黍豆肥。

理荒朝荷锄,迫暮返荆扉。

筋力固疲倦,庶幸无祸机。

鹿台多黄金,首阳悲采薇。

且自食吾力,焉知彼是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