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友人陈公辅赏梅活动的追忆与感慨。诗中以“我闻永庆梅”开篇,引出对梅树的赞美,它独立于山岩之阴,孤高而坚韧。接着,诗人自述年老多病,未能亲临赏梅,表达了遗憾之情。然而,他理解并赞赏陈公辅对梅花的深情厚意,认为单株之美也足以令人喜爱,不必非得是满林繁花。
诗中提到的“兹游恨莫陪”,表达了诗人未能参与这次赏梅活动的遗憾。他想象着在东郊的梅园中,陈公辅头戴满是梅花的发饰,黄昏时分在月光下归来的情景,翠袖在寒风中显得更加清冷。最后,诗人通过想象陈公辅的戏语,以及他们共享的欢笑,表达了对这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愉悦。
整首诗情感细腻,通过对赏梅活动的回忆,展现了友情、自然美景以及生活的美好瞬间,充满了诗意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