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末明初诗人周棐所作,名为《题俞仲刚山水》。诗中描绘了诗人访寻隐者俞仲刚所居之境的幽静与美好,以及访后归途中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
诗的开头“我昔四明寻隐者”,点明了访寻隐者的地点和目的。接着,“著屐远过玉几山”描述了诗人跋涉的艰辛与决心。随后,“岩扉苔径转森邃,结窝乃在云松间”描绘了隐居之所的隐蔽与神秘,以及环境的清幽。
“松间回风荡空影,水流花开春日永”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风、水、花、春日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接着,“苧服凉深团扇开,好鸟飞来意俱静”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以好鸟的飞来作为点缀,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为觅渔梁白沙步,因识樵人弈棋处”则展示了诗人访寻过程中的偶遇与发现,通过渔梁、白沙、樵人、弈棋等元素,丰富了场景的层次感。最后,“扁舟暝泊碧溪阴,沿月长歌下山去”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景色与心情,扁舟、碧溪、月光、长歌,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
“束带十年事朝谒,鹤怨猿惊总凄切”表达了诗人离开隐居之地时内心的复杂情感,十年的朝拜生活与隐居生活的对比,使得鹤、猿的反应更加触动人心。最后,“草堂晴昼玩新图,三叹令人愁欲绝”以草堂、晴昼、新图为背景,通过三叹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留恋,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