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探讨了“菩提”这一概念及其在修行过程中的意义。首先,“菩提无处所,无处是菩提”,这句话强调了菩提并非特定地点或事物,而是一种内在的觉悟和智慧状态,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而非外在世界。接着,“若觅菩提处,终身累劫迷”则指出如果执着于寻找外在的菩提之地,将陷入无尽的追寻与迷惑之中,无法真正领悟到内心的真理。
后两句“行路易,路易真不虚”,转而谈论修行之路,指出修行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能否坚持正确的道路。这里的“路”不仅指物理上的行走之路,更象征着精神上的修行之路。最后,“善恶无分别,此则是真如”强调了在修行过程中,不应区分善恶,因为真正的智慧(真如)超越了二元对立,包含了所有现象的本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引导读者思考内在的觉醒与修行的本质,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宗的智慧,超越表面的善恶分别,直达内心深处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