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前后守、倅馀杭,凡五年。夏秋之间,蒸热不可过。独中和堂东南颊,下瞰海门,洞视万里,三伏常萧然也。绍圣元年六月,舟行赴岭外,热甚。忽忆

忠孝王家千柱宫,东坡作吏五年中。

中和堂上东南颊,独有人间万里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忠孝王府中的千柱宫,
苏东坡在那里担任官职五年间。

注释

忠孝王家:指某个忠孝王府。
千柱宫:规模宏大、有众多柱子的宫殿。
东坡:苏轼的别号,这里指苏轼本人。
作吏:担任官职。
五年中:在那五年的时间里。
中和堂:可能是宫殿或官署中的一个厅堂,取名'中和',寓意和谐。
东南颊:方位,可能指的是中和堂的位置或者东坡的座位在东南角。
人间万里风:形容广阔的世间风土人情。

鉴赏

这两段文字分别摘自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但并非出自同一首诗。第一段“忠孝王家千柱宫,东坡作吏五年中。中和堂上东南颊,独有人间万里风。”这句话描述了苏轼在四川任职期间,居住在成都忠孝王家千柱宫内,感受到了中和堂特有的东南方向的微风,这股风给人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第二段文字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诗句,但也展现了苏轼对热夏天气的描述以及他个人对于酷暑难耐的心情。其中提到的“中和堂”与第一段相呼应,都是他在成都居所中的景象描写。“绍圣元年六月,舟行赴岭外,热甚。忽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乘船旅行时,对远方某个地方或情境的突然怀念。

苏轼的文笔雄浑、意象丰富,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了个人经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些文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一)

捍索桅竿立啸空,篙师酣寝浪花中。

故应菅蒯知心腹,弱缆能争万里风。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余石发挂鱼衣。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卧看落月横千丈,起唤清风得半帆。

且并水村欹侧过,人间何处不巉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二)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三)

我行都是退之诗,真有人家水半扉。

千顷桑麻在船底,空馀石发挂鱼衣。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慈湖夹阻风五首(其四)

日轮亭午汗珠融,谁识南讹长养功。

暴雨过云聊一快,未妨明月却当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