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
当户碧峰稠,云烟自昏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林佛寺景象。诗人朱熹以“因依古佛居,结屋寒林杪”开篇,巧妙地将佛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古佛似乎成了自然的一部分,而僧人则在高耸的寒林之巅搭建了居所,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着,“当户碧峰稠,云烟自昏晓”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神秘。面对的是密集的碧绿山峰,云雾缭绕,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傍晚,都呈现出不同的光影变化,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这种对自然景观细腻入微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锐感知,也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远离尘嚣、充满禅意的世界,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清风拂面、云雾轻绕的意境,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不详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岩中老释子,白发对青山。
不作看山想,秋云时往还。
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
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
流云绕空山,绝壁上苍翠。
应有采芝人,相期烟雨外。
端居托穷巷,廪食守微官。
事少心虑怡,吏休庭宇宽。
晨兴吟诵馀,体物随所安。
杜门不复出,悠然得真欢。
良朋夙所敦,精义时一殚。
壶餐虽牢落,此亦非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