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孝瑞应诗

扶桑倒影挂灵谷,缁衣翩翩下天竺。

银潢万里涵轻春,遥见真人调玉烛。

法王楼阁中天开,宝幢斜倚琼瑶台。

回头笑指祗园树,昨日恒河沙上来。

九重垂拱羹墙面,卷却龙章向深殿。

鼎湖烟雨泣乌弓,汉宫兰膏掩妆扇。

璧月玲珑雕玉帘,佛筵挂影夜纤纤。

祥光万丈照贝叶,天花五采垂层檐。

梵音万口海潮小,三十六宫管弦绕。

松枝膏露甘可飧,覆地瑞云兜率晓。

大孝曾闻四海歌,慈航西驾沧溟波。

又闻嵩山万岁祝,龟书马画清时多。

熙熙化日长如昨,十五阶蓂生复落。

康衢黄发笑自如,何事流沙寻极乐。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仙境般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氛围。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自然景观与宗教元素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先,诗中的“扶桑倒影挂灵谷,缁衣翩翩下天竺”两句,通过“扶桑”、“灵谷”、“缁衣”、“天竺”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场景。扶桑象征着东方的太阳升起之地,灵谷则暗示着神圣的山谷,而缁衣和天竺则指向佛教文化,整个画面充满了东方宗教文化的韵味。

接着,“银潢万里涵轻春,遥见真人调玉烛”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神秘感。银潢指的是银河,这里用来形容广阔的天空,轻春则暗示着春天的清新与生机。遥见真人调玉烛,则是描绘了一位高人或神祇在调整天地间的和谐,赋予了宇宙以生命与秩序。

“法王楼阁中天开,宝幢斜倚琼瑶台”两句,继续展现了一种宏伟壮观的景象。法王楼阁象征着宗教的权威与神圣,宝幢和琼瑶台则是对豪华与庄严的描述,整体营造出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氛围。

“回头笑指祗园树,昨日恒河沙上来”两句,通过“祗园树”和“恒河沙”这两个意象,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祗园树是佛教圣地的象征,恒河沙则代表了无尽的时间与空间,这两句表达了对生命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思考。

后半部分的描写更加细腻,从“九重垂拱羹墙面,卷却龙章向深殿”开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皇帝的威严与权力,以及宫廷生活的奢华与庄重。鼎湖烟雨、龙章、深殿等意象,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也暗示了权力与秩序的维持。

“璧月玲珑雕玉帘,佛筵挂影夜纤纤”两句,将自然之美与宗教仪式相结合,通过璧月、玉帘、佛筵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祥光万丈照贝叶,天花五彩垂层檐”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宗教的神圣性,祥光万丈象征着光明与智慧,贝叶则是佛教经典的重要载体,天花五彩则代表着吉祥与祝福。

“梵音万口海潮小,三十六宫管弦绕”两句,通过梵音与管弦的对比,展现了宗教音乐的庄严与世俗音乐的轻盈,两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

最后,“松枝膏露甘可飧,覆地瑞云兜率晓”两句,以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作为结尾,松枝、膏露、瑞云等意象,象征着大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滋养,同时也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宗教元素、历史场景的描绘,以及对生命、宇宙、权力、秩序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63)

王褒(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道士林栖霞碧萝猿洞

溪上垂萝几百尺,石洞阴阴闷长日。

昔人学道居其间,尘世纷纷未尝识。

白猿一啸下青山,药瓢丹灶共往还。

岩扉自掩明月上,石床不扫白云閒。

伊谁寻真百年后,道机通玄七闽秀。

宝笈仙书入夜观,镡津霞气临晨漱。

秋风袅袅吹绿萝,猿声时答步虚歌。

明年买棹七峰雨,洞天鸡犬知相遇。

形式: 古风

古洞閒云歌为莆田笑庭欣上人赋

古洞深几许,閒云日来往。

惟应空门居,相知惬幽赏。

笑庭上人不出山,身比浮云閒更閒。

松间石榻日应扫,花底岩扉时自关。

纷纷郁郁古洞口,白衣倏忽成苍狗。

细观色相了无踪,真空境界那能有。

云来碧峰夕,云去沧江阴。

上人笑傲自无心,知向白云深处寻。

形式: 古风

送陈校官之溧阳

春归残腊里,行色在孤舟。

山入毗陵翠,河经溧水流。

青毡寒榻共,绛帐夜灯留。

时雨诸生望,休过太白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无为知州邹以信

一麾新出守,五马独专城。

啼鸟留吟佩,垂杨引别旌。

青山云外见,绿野雨中耕。

千里皇畿内,行人播政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