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曲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我生长在浙江的水边,划着小船驶入江面的轻烟中。
我已经找到了心心相印的伴侣,又采摘了象征爱情的并蒂莲。
折断莲藕的丝柔韧易断,莲花盛开时叶片正好圆满。
在春天的歌声中沐浴着明亮的月光,归航的小舟在落花之前划过水面。

注释

妾家:指女子的家乡。
越水:古代泛指浙江一带的水。
摇艇:摇动小船。
江烟:江面上的雾气。
同心侣:指心意相投的伴侣。
同心莲:并蒂莲花,象征夫妻恩爱。
折藕丝:折断莲藕的茎。
脆:形容莲藕茎易断。
开花叶正圆:莲花盛开,叶片饱满圆润。
春歌:春天的歌曲或歌唱。
明月:明亮的月亮。
归棹:归航的小船。
落花:飘落的花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性在水边采莲的情景,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伴侣的深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摇动的小船、江上的烟雾、脆弱的莲藕以及圆润的荷叶,诗人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妾家越水边,摇艇入江烟" 这两句设置了整个诗的意境,是在一个水乡风光中,女主人公乘坐小船缓缓驶入迷雾般的江水之中。这种景象不仅美丽,而且有点神秘。

"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渴望和满足。在这里,“同心”一词强调了一种精神上的契合,不仅是对伴侣的情感寻求,更是对共同生活状态的向往。而“采莲”这一行为,则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对纯净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折藕丝能脆,开花叶正圆" 这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采莲时的细节。莲藕的脆弱与荷花叶子的完美形状,都展示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观察和欣赏。

最后两句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 描绘了一幅悠闲自得的画面。在春夜中,以船为伴,与明月共舞,然后在落花纷飞之前返回,这不仅是对采莲生活的赞美,也是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一个女性对于理想伴侣和生活环境的追求,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

收录诗词(32)

徐彦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洪,以字行。七岁能为文,对策高第。调永寿尉,蒲州司兵参军。时司户韦暠善判,司士李亘工书,而彦伯属辞,称河东三绝。屡迁给事中,预修《三教珠英》。由宗正卿出为齐州刺史,移蒲州,擢修文馆学士、工部侍郎,历太子宾客卒

  • 籍贯:兖州瑕丘
  • 生卒年:?—714

相关古诗词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

香萼媚红滋,垂条萦绿丝。

情人拂瑶袂,共惜此芳时。

骕骦已踯躅,鸟隼方葳蕤。

跂予望太守,流润及京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十月繁霜下,征人远凿空。

云摇锦更节,海照角端弓。

暗碛埋砂树,冲飙卷塞蓬。

方随膜拜入,歌舞玉门中。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东]韵

相和歌辞.班倢伃

君恩忽断绝,妾思终未央。

巾栉不可见,枕席空馀香。

窗暗网罗白,阶秋苔藓黄。

应门寂已闭,流涕向昭阳。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闺怨

征客戍金微,愁闺独掩扉。

尘埃生半榻,花絮落残机。

褪暖蚕初卧,巢昏燕欲归。

春风日向尽,衔涕作征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