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壶墨竹为刘亨道题

粉笺错落生筼筜,琅玕翠羽参差光。

玉堂夜半秋雨凉,西风瑟瑟吹凤凰。

金门羽人方壶老,曾向方壶拾瑶草。

晚岁归来长万竿,清阴满地无人埽。

清阴不扫真可怜,残阳晓月争婵娟。

戏拈秃笔一追写,却立四顾心茫然。

刘郎展玩不忍释,邀我题诗写空碧。

此诗此画非等閒,愿尔卷怀聊自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龚敩的《方壶墨竹为刘亨道题》描绘了一幅墨竹图的生动场景。首句“粉笺错落生筼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纸上的墨竹图案,犹如筼筜竹叶般错落有致。接着,“琅玕翠羽参差光”形象地刻画了竹子的青翠和光泽,如同琅玕美玉和翠羽般闪烁。

“玉堂夜半秋雨凉,西风瑟瑟吹凤凰”则引入了环境氛围,夜晚的书房里秋雨微凉,西风吹过,仿佛连凤凰都为之瑟瑟。诗人借景抒情,寓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金门羽人方壶老,曾向方壶拾瑶草”通过神话般的叙述,表达了画家的高洁品格和艺术追求,以及他晚年归隐后的闲适生活。最后,“清阴满地无人埽”、“清阴不扫真可怜”等句,既赞美了竹子的清雅,又流露出对无人打理的惋惜。

“残阳晓月争婵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而“戏拈秃笔一追写”则展示了诗人对墨竹的深情凝视和细致描绘。结尾处,诗人邀请朋友刘亨道一同欣赏并题诗,认为这幅画与诗都是非凡之作,希望它能带给观者内心的宁静和愉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墨竹为载体,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155)

龚敩(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日晷歌

它山之石玉可攻,嶙峋凿破精磨砻。

干支参错定南北,髣髴辰极居其中。

形如倚盖奠鳌足,圆若璧月当青空。

周遭百刻分昼夜,毫釐不差理莫穷。

昆虫草木识节序,孰谓造化无全功。

昔闻姬公宅洛邑,度地测景分西东。

短长已足辨寒暑,朝夕更可期阴风。

我言物固各有遇,片石亦得奇遭逢。

万牛舆至九鼎重,圣恩已许留辟雍。

璿玑玉衡屹相向,占候彼此将无同。

学如不及有谟训,寸阴莫遣成匆匆。

琼台珠露尚厌浥,朝阳已映扶桑红。

国子先生正师席,衣冠济济皆儒宗。

謇予桑榆尚未晚,不用顾影嗟转蓬。

一线频添足自慰,八砖影过成疏慵。

鳣堂绛帐深重重,从容退食方自公。

摩挲晷刻日将午,更以经史开群蒙。

形式: 古风

鼠须笔

狸奴与尔休争雄,兔颖为尔无全功。

毋持两端废科斗,直变五技为雕虫。

中书晨将黑貂珥,虚宿夜泊文昌宫。

班超欲投怒近器,漫以心画昭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望夫石歌

一从藁砧去,无心事机杼。

暮暮复朝朝,凝情立江渚。

归帆数尽不见夫,夫不归来心独苦。

宁知幻化只斯须,留得虚名竟何补。

胡不当初莫嫁轻薄儿,贪名徇利轻别离。

何不终身学取秋胡妻,采桑纺绩为裳衣。

人心孰不恋乡土,百年会有归来时。

汝夫若戍交河北,天下有时征战息。

汝夫若把奇策干王侯,名成也合衣锦图归休。

乌栖故林,狐正首丘,丈夫安得长远游。

胡为朝望复暮望,化作石头在江上。

室中有儿,堂上有姑,姑老无所养,儿幼谁人扶。

儿无母兮走茕茕,姑失妇兮啼呜呜。

汝夫一朝还,汝已化为石,石在路傍夫不识。

夫心始悔不早归,石本无情岂相忆。

相忆知奈何,有泪如雨空滂沱。

古来贞节人,湮没何其多。

石在天地间,万古不可磨。

石不磨,名岂灭,只恨恩情中道绝。

遂令江上远行人,见此应须悔离别。

君不见苍梧万仞湘水深,竹上斑斑泪如血。

形式: 古风

蛾眉亭

烟光水色涵清辉,两山相对浮修眉。

一如美人敛态不自持,又如新月倒影相照寒玻瓈。

姑熟江,梁山峡,秋水无波绿于鸭。

不是新妇矶头翠黛颦,不是瑶池王母霜萧飒。

翠颦日日空自颦,秋霜萧飒何时春。

未如青山绿树万古不改色,坐看沧海生黄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