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扫地游.赋高疏寮东墅园

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霁痕初晓。绿窗窈窕。

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

自长啸。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碧天秋浩渺。

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山空翠老。

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

境深悄。比斜川、又清多少。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水画面。开篇“烟霞万壑,记曲径幽寻”让人仿佛步入了一个被薄雾笼罩的深山之中,那“记”字更显得作者对这条小路的熟悉与留恋。而“霁痕初晓”则是对早晨露水的描写,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紧接着,“绿窗窈窕”塑造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幽深的庭院中。

诗中的“看随花甃石,就泉通沼”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以及与之融为一体的情感。接下来的“几日不来,一片苍云未扫”则流露出一种期待和淡淡的忧愁,像是作者期待着某种访客或是某种心灵上的触动。

“自长啸”表达了一种放松与自由,而“怅乔木荒凉,都是残照”则透露了秋天黄昏时分的萧瑟感和对过往美好的回忆。诗人通过“碧天秋浩渺”又一次强调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深邃。

在后半部分,“听虚籁泠泠,飞下孤峭”描绘了一幅声音与空间的交响画面,而“山空翠老”则是对高远之地植物生长状态的描述。紧接着的“步仙风,怕有采芝人到”透露了作者对于外界干扰隐居生活的担忧。

最后,“野色闲门,芳草不除更好”表达了一种自然、简约而又美好的生活态度,而“境深悄”则是对整体环境氛围的一种感受。结尾的“比斜川、又清多少”则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比较,暗示着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致在作者心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透露出一种隐逸自得、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301)

张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 字:叔夏
  • 号:玉田
  • 生卒年:1248年-1320年

相关古诗词

扫花游/扫地游.台城春饮,醉馀偶赋,不知词之所以然

嫩寒禁暖,正草色侵衣,野光如洗。去城数里。

绕长堤是柳,钓船深舣。小立斜阳,试数花风第几。

问春意。待留取断红,心事难寄。芳讯成拈指。

甚远客他乡,老怀如此。醉馀梦里。

尚分明认得,旧时罗绮。可惜空帘,误却归来燕子。

胜游地。想依然、断桥流水。

形式: 词牌: 扫地游

江城子.为满春泽赋横空楼

下临无地手扪天。上云烟。俯山川。

栖止危巢,不隔道林禅。

坐处清高风雨隔,全万境,一壶悬。

我来直欲挟飞仙。海为田。是何年。

如此江声,啸咏白鸥前。

老树无根云懵懂,凭寄语、米家船。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孙虚斋作四云庵俾余赋之两云之间

奇峰相对接珠庭。乍微晴,又微阴。

舍北江东,如盖自亭亭。

翻笑天台连雁荡,隔一片、不逢君。

此中幽趣许谁邻。境双清。人独清。

采药难寻,童子语山深。

绝似醉翁游乐意,林壑静、听泉声。

形式: 词牌: 江城子

红情/暗香.疏影、暗香,姜白石为梅著语,因易之曰红情、绿意以荷花荷叶咏之

无边香色。记涉江自采,锦机云密。

剪剪红衣,学舞波心旧曾识。

一见依然似语,流水远、几回空忆。

看□□、倒影窥妆,玉润露痕湿。闲立。翠屏侧。

爱向人弄芳,背酣斜日。料应太液。

三十六宫土花碧。

清兴凌风更爽,无数满汀洲如昔。

泛片叶、烟浪里,卧横紫笛。

形式: 词牌: 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