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其三)

幽幽江畔草,漫漫江外路。

客子上归舟,相思渺无度。

相思不可期,相见知何时。

别谈何容易,回首即天涯。

把酒不能欢,高山聊为弹。

一鼓怨别鹤,再鼓月关山。

三鼓不成声,江波空自潺。

赠此忘弹意,置君怀抱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的情景,充满了离愁别绪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诗人以江畔的草和江外的路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广阔而孤独的氛围,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的思念。

首句“幽幽江畔草”描绘了江边草木的茂盛,给人以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感觉。接着,“漫漫江外路”则进一步扩展了这种孤独感,暗示着友人即将踏上漫长而未知的旅程。

“客子上归舟”点明了友人的行踪,而“相思渺无度”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仿佛没有尽头,弥漫在空气中,难以言喻。

接下来的几句“相思不可期,相见知何时”,将思念的无奈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离别之痛的深沉。诗人感叹别离的不易,即使回头也已成天涯,这种距离感加剧了离别的哀伤。

“把酒不能欢,高山聊为弹”中,“把酒”本应是欢聚时的场景,但在此刻却无法带来欢乐,反而引发了更深的忧愁。诗人选择弹琴来排遣心中的愁绪,但音乐也无法完全抚平内心的波澜。

“一鼓怨别鹤,再鼓月关山,三鼓不成声,江波空自潺”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哀愁。每一声鼓响都伴随着对友人的思念,最终却只能化作江水的潺潺声,无法传达给远方的友人。

最后,“赠此忘弹意,置君怀抱间”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份思念和情感能够伴随友人,成为他旅途中的慰藉,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表达了离别之痛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748)

霍与瑕(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十月十三日送孙小渠归庐州(其四)

细雨度秋山,菊花黄欲坠。

送远多苦心,一洒寒江泪。

寒江千里程,新月湛江明。

画航浮月去,而我自山城。

山城鸣夜角,疏星何错落。

思君梦不成,远听残更铎。

形式: 古风

和寄孙三渠翁寿

采菊复采菊,清露漙瀼瀼。

绿叶间黄华,绰约美人妆。

美人在何许,河草忆中郎。

矫矫少壮年,岭外度三霜。

江门有遗爱,甘棠毋剪伤。

黄云紫水间,来往自慈航。

瞻彼厓山宇,至今耿辉光。

去思何悠悠,芳闻复琅琅。

厚德流无极,令子嗣文章。

交游海内英,太学声誉长。

贱子获追随,幸不弃踽凉。

秋兰结同心,时菊步妍芳。

就此馥郁傍,野服被馨香。

一别一十年,无路举瑶觞。

遥瞻堂上椿,岁月不可量。

欲献此蟠桃,嗟嗟人异乡。

聊附采菊歌,琅函借辉煌。

悠悠千里心,寒云天际黄。

去马问脩途,归舟绝沧浪。

别恨兼远怀,碧空度鹔鹴。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其一)

客子上征舟,正值此阳月。

篱菊有黄花,岭梅含白雪。

采菊复采梅,持以赠远别。

远别思悠悠,好歌聊三阙。

好歌应择时,好鸟应择栖。

君看九苞凤,翱翔览德辉。

一鸣元恺集,再鸣二老归。

从此休风洽,四国仰垂衣。

珍重天门去,泰茅方类聚。

瞻彼万仞山,上有凌云树。

老干耐冬寒,长材栋廊署。

愿保此贞姿,独立岩崖处。

孤清漱凛霜,千古瞻风度。

形式: 古风

用陈唐山韵送艾陵林先生北上三首(其二)

冷冷江上风,皎皎江中月。

弄月更吟风,几立师门雪。

昨日山间来,今朝山外别。

别我二三子,驱马朝金阙。

禹稷际昌时,颜闵乐高栖。

神龙敷雨泽,冥凤渺德辉。

显晦各有适,殊途乃同归。

不见冬与夏,裘葛各异衣。

翩翩青袂去,好语何由聚。

送远思凄清,北风吹庭树。

乱叶振北风,萧萧下前署。

茫茫宦海深,畏途知几处。

滩头白浪高,愿公且徐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