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张荫桓的《白水驿》描绘了一幅深沉而孤寂的边塞景象。首句“古驿千山里”,点明了地点是在偏远古老的驿站,四周被连绵的群山环绕,营造出一种荒凉和历史的厚重感。次句“寒芜夕照中”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夕阳余晖洒在枯萎的草木上,增添了凄凉之色。
“墙低狼伺爨”一句,通过写狼在低矮的墙头窥视炊烟,暗示了此地的荒僻和不安全,生活条件艰苦。“天阔鸟忘弓”则以飞翔的鸟儿忘记了自己的捕食工具,形象地描绘了这里的广阔与宁静,但也暗含了人迹罕至的意味。
“土炕烧烟赭”描绘了村民们围着土炕取暖,炊烟熏染成暗红色,显示出生活的简朴和艰辛。“神丛画壁红”则转而描述室内装饰,鲜艳的壁画或许是为了驱散孤独和寂寞,但在这空旷的驿站显得尤为醒目。
最后两句“比邻惟戍卒,长夜鼓匆匆”,揭示了此地的主要居民——戍卒,他们在漫长的夜晚敲击战鼓,可能是为了传递信息或警戒,也可能是排遣内心的孤寂,整首诗以此结尾,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象。
总的来说,张荫桓的《白水驿》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驿站的荒凉、艰苦与戍卒们的坚韧生活状态,寓情于景,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