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九十八首(其四十六)

拿云□浪透山川,独掉孤峰般若船。

度尽四生超彼岸,九年面壁少林传。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翻译

驾驭云雾穿破山川,独自摇曳在孤峰如般若舟。
历经四世修行超越彼岸,九年面壁于少林寺传承佛法。

注释

拿云:驾驭云雾。
浪透:穿破。
山川:大地和江河。
独掉:独自摇曳。
孤峰:独立的山峰。
般若船:比喻智慧之舟。
度尽:经历完。
四生:四世或四种生命状态。
超彼岸:超越生死轮回。
九年面壁:长时间静坐修炼,面对墙壁。
少林传:少林寺的佛法传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深沉的画面。"拿云□浪透山川",诗人以豪迈的笔触,将云雾缭绕的山川与滔滔江水融为一体,仿佛云浪翻腾,穿山越岭,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独掉孤峰般若船",诗人把自己比作一艘独行于高峰之巅的般若(智慧)之舟,形象地表达了他超脱世俗、追求智慧的孤独旅程。

"度尽四生超彼岸",诗人强调自己历经轮回,超越生死,向着涅槃的彼岸进发,显示出坚定的修行决心和对解脱的执着追求。"九年面壁少林传",则点明了他在少林寺苦修九年,面对墙壁冥思,传承佛法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修行的描绘,传达出禅宗的意境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体现了宋代理性与禅意交融的特色。

收录诗词(1078)

释印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 号:普庵
  • 籍贯:袁州宜春(今属江西)

相关古诗词

颂古九十八首(其四十五)

闻道摩尼无价珍,得来转转似孤贫。

师祖未谙申一问,南泉应不乱传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四十四)

头角完全不住行,沩山独步惊聋盲。

牧童未辩牛消息,至今落堑堕深坑。

形式: 偈颂 押[庚]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四十二)

无量光圆不动尊,亘今亘古语奚论。

普云弥布香芬馥,周行无住海幢门。

形式: 偈颂 押[元]韵

颂古九十八首(其三十七)

一个闲身用不尽,肯承当者奉相呈。

黄金万两非堪比,东西南北至分明。

形式: 偈颂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