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心畬秋园杂卉册子(其二)

相逢迟暮亦嫣然,一晌魂消瘦蝶前。

随意幽娟成绝代,无名秋病老情天。

潇潇暮雨收残佩,黯黯红灯影坠钿。

历劫芳悰消未尽,旧香證取酒痕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园中杂卉在暮雨和昏灯下显得格外凄美,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生命的脆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之美的短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首句“相逢迟暮亦嫣然”,写出了即使在生命的黄昏时刻,也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生命力。接着,“一晌魂消瘦蝶前”则描绘了短暂的美丽之后,生命的脆弱与消逝,如同蝴蝶在花前翩翩起舞,却难以抵挡时间的侵蚀。

“随意幽娟成绝代”,表达了即使是在平凡之中,也能创造出不朽的美丽,强调了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外在的繁华,而在于内在的品质与精神的永恒。“无名秋病老情天”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生命的美好往往伴随着岁月的痕迹和不可避免的衰老,但这种情感的深度与广度却是超越了时间的限制。

“潇潇暮雨收残佩,黯黯红灯影坠钿”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静谧的氛围,暮雨与红灯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的悲欢离合。最后,“历劫芳悰消未尽,旧香證取酒痕边”则表达了尽管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变迁,但那份曾经的美好与情感并未完全消逝,它们在记忆与回忆中得以延续,如同酒痕一般,虽淡却难以抹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生命、时间、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求。

收录诗词(1192)

陈曾寿(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 字:仁先
  • 号:耐寂
  • 籍贯:湖北蕲水县(今浠水县)巴河陈家大岭
  • 生卒年:1878~1949

相关古诗词

题心畬秋园杂卉册子(其三)

天怜误认晚晴时,立尽斜阳欲去迟。

碧榭朱栏成永忆,金风玉露最相知。

无心采佩援琴操,终古芳香托楚辞。

休问中情荃察否,向来恩怨总迷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心畬秋园杂卉册子(其四)

望中谁实百芳庭,捲地凉风取次经。

入梦姞兰虚服媚,回心苏蕙是英灵。

孤根托处宁辞忌,沉醉闻时倘可醒。

性烈香煎终不悔,起看鸿影入青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春尽

春尽馀寒恋敝裘,焚香瀹茗近清修。

古人不见来日远,小睡为佳书味留。

太史周南多感愤,贾生湘水悟浮休。

境迁不觉尘怀冷,梦入松风万壑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木公以惜抱文稿卷子属题为其师马通伯故物

我昔勘书官学曹,桐城一老同昏朝。

澹怀万事不挂眼,心维口诵惟方姚。

精诚所结好所聚,阅肆妙迹逢灵皋。

朱书平点柳州集,辨析雅郑严秋毫。

惜抱遗文旧所得,酒酣出示珍球刀。

行草宕逸味隽永,题品妙称安吴包。

座间凫翁最倾倒,书后博引何滔滔。

春明燕饮事在眼,家居撞坏群儿跳。

抱润先生亦宿草,长物散失寒烟飘。

醰醰至味沁肺腑,坠欢隔世难重遭。

斯文一脉有冥契,纵极天椓终难消。

沉渊连璧复照眼,如水收覆魂相招。

去年旧京觏袁子,摩挲柳集真久要。

君复徵题姚手迹,拓本远致千琼瑶。

桐城后劲两君属,弥天风雨闻嘐嘐。

我落穷边岁月久,所思不见徒心劳。

何时传观得合并,光宣旧梦回寒宵。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