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看时高艳先惊眼,折处幽香易满怀。
野女强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杏花盛开的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生机。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表达了对杏花的喜爱和惊讶。
“看时高艳先惊眼”,表现了诗人在初见杏花时的惊艳之感,"高艳"二字形容了杏花鲜明的色彩和它们在枝头高高举起的姿态。"惊眼"则传达了一种突然而来的视觉冲击,显示诗人对美景的敏锐感受。
“折处幽香易满怀”,这里的"折处"指的是折下杏花的瞬间,而"幽香"则是这些花朵散发出的淡雅芬芳。"易满怀"意味着这种香气轻易地就能充盈在诗人的怀抱之中,这不仅形容了香味的浓郁,更暗示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
接下来的两句“野女强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则描绘了一个场景:在田野间,有女子虽然不太擅长,却努力地在头发中插着杏花("强簪"),但这样的装饰却并不显得优雅("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荆钗"表达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女子也能通过简单的教学和模仿,将这些不太协调的装饰变得更为自然("逐荆钗"指的是随着野草一般的东西去装扮)。
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美景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的情趣。通过对杏花和田野女子的细致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与简单生活的欣赏。
不详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心怜红蕊与移栽,不惜年年粪壤培。
风雨无时谁会得,欲教零乱强催开。
只愁风雨劫春回,怕见枝头烂熳开。
野鸟不知人意绪,啄教零乱点苍苔。
收拾乾坤付一壶,世间无物直锱铢。
醉乡旧业抛来久,更欲因君稍问涂。
攲枕狂歌击唾壶,直将轩冕等锱铢。
醉乡岐路君知否,不似人间足畏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