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日致语口号

娲皇得道自神仙,金母长生不计年。

甲子会逢三朔旦,岁星行看两周天。

消兵渐觉腰无犊,种德方知福有田。

彤管何人书后会,椒花椿颂一时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女娲成仙后超凡入圣,金母长寿无法计算年代。
在甲子之年恰逢三次新月,岁星运行即将环绕天空两周。
战争逐渐平息,腰间的武器不再沉重,种下善因才明白福报如田地般丰厚。
谁会在红管上写下未来的聚会,椒花和椿树的颂歌一时编集成册。

注释

娲皇:女娲,古代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金母:道教中代表长生不老的女神。
甲子:古代纪年法,六十甲子一轮回。
朔旦:新月出现的日子。
岁星:古人称木星为岁星,代表一年的运行。
消兵:消除战争。
犊:小牛,这里比喻重物。
种德:播种善行。
彤管:红色的笔管,古代用于书写重要文献。
椒花椿颂:椒花和椿树都是长寿的象征,此处可能指长寿诗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仙境图景,娲皇得道成神仙,金母长生寿命悠长,不再计算年华。诗人通过“甲子会逢三朔旦”表达了对时间流转的观察,以及岁星运行所影响的自然界变化。这不仅是对宇宙秩序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与命运的哲学思考。

在下片,诗人写到“消兵渐觉腰无犊”,可能是在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的变迁。紧接着,“种德方知福有田”则表达了一种积善之道才能获得福报的理念。这两句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层面丰实与安宁的心境。

最后两句“彤管何人书后会,椒花椿颂一时编”则是对未来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彤管可能指代文人墨客,何人书后会暗示着一种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愿景;而椒花椿颂,则是在赞美某种美好的状态或现象,编入诗中以资纪念。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特有的超脱与豁达,以及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赵倅成伯母生日致语口号

今朝寿酒泛黄花,郁郁葱葱气满家。

愿得唐儿舞一曲,莫嫌国小向长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寒食宴提刑致语口号

云间画鼓叠春雷,千骑寻芳戏马台。

半道已逢山简醉,万人争看谪仙来。

淮西按部威尤凛,历下怀仁首重回。

还把去年留客意,折花临水更徘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黄楼致语口号

一新柱石壮严闉,更值西风落帽辰。

不用游从誇燕子,直将气燄压波神。

山川尚绕当时国,城郭犹飘广陌尘。

谁凭阑干赏风月,使君留意在斯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王氏生日致语口号

罗浮山下已三春,松笋穿阶昼掩门。

太白犹逃水仙洞,紫箫来问玉华君。

天容水色聊同夜,发泽肤光自鉴人。

万户春风为子寿,坐看沧海起扬尘。

形式: 七言律诗